合理解读《道德经》(第1章)
(2024-01-09 12:11:44)
标签:
文化杂谈 |
有状【物】(1)混成,先天地(2)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3)母(4)。
吾(5)不知其名,字之曰道(6)。
【字典先秦注释】
(2)天地——远古有“天圆地方”的说法。圆可认为是凝聚的圈子,方是准则常法。
〖个人解释〗区域平台【从长远视角讲这个平台可看作自贸区,天地一体时是地球,而太阳系有天地,银河系有天地,宇宙有天地。远古的人类用什么法则去定义仙女星座?大熊星座?猎户星座?盾牌星座?】天地这个平台,让天下去展示社会的变迁,让人去展示自己的耕耘。同时具备意志、方向和支承的规则、力量…
从个体讲,随着认知能力提高,天地可以升级的。由地方天地升级为星球的天地。同样,短期内可升级到太阳系的天地。而以太阳系为天地时,是地球去独自应对呢?还是人类以太阳系为基地去应对星系文明的交流呢?可以形成与潜意识共鸣的思考。
(3)天下——〖个人解释〗泛指全世界的各种势力,国家,地域力量,行业的力量等。包含不同的文化,技术,不同的需求…
(5)吾——〖个人解释〗是作者自己最高境界的自称。有足够(认知)力量认为生命是宇宙中的一个要素的。
(8)人——《道德经》中的人特指潜意识世界(多维度)的人,或人格。医学基因中的人。在古文化中的魄,分七级。易学中的大人,小人。不去明确定义。
法——(1)标准,模式。(2)合法。 (3)仿效。
(9)道——(1)道路,路况。(2)路程,行程。(3)途径,方法。(4)规律,道理。(5)道义。+‘导’的古字。(1)引导。(2)开导、教导。(3)疏导。
【直译】
作适度的帮扶,有时直接面对,在巨大的时空跨度中愿意返回的人是道的位置和状态的改变,是道的操作。重新融入(返回)而显得年少,只用小的力量是道所奉行的。
作为耕耘或徐缓图谋的人构建的模式需合法(仿效)于标准、原则和常法。标准、原则和常法构建的模式需合法于明确的中心和范畴。明确的中心和范畴构建的模式需合法于明确的道路、路况、路程、方法、规律、道义,而引导、教导和疏导。
不论是只作帮扶的道还是圈子的道,作为方向、通道和引导、教导和疏导的构建模式是由来如此的。
【个人视角】
(1)这章是整本《道德经》的核心。《道德经》的作者给出道的概念和特性、主要素和逻辑关系。对于推出一种全新的知识(体系),先给出概念和特性是必需的。从章节上讲既然给出了道的概念,那么必然应放在首位。
(2)有道的概念而随后(插入)写道特性也是合适的。
(3)天地,先秦有一个观点是“天圆地方”。圆有直观的球体圆和有中心范围的环形圆,方有准则和常法的意思。如果能理解这个意思时,就能理解“同”的方百里的聚集和“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在中国周朝认为对社会的影响包含:政治、人为、气候和星象。字典中“纪”有岁、月、日、星、历数的意思。
如果地球(或太阳系)的人类还是左顾右盼的,个体在应对多维度的干预下应懂得收敛保全自身。
正常的社会行为是增强自己国度的力量,同时相对削弱对方的力量。而当时的社会中,作者看到的是削弱自己国度,增强他国的处事方式。而之后就更加明显,从孔子、魏国对吴起、燕国对乐毅、百里溪以陪嫁仆人的身份在秦国为大夫等可见一斑。当然,这样的国度也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对于准则和常法,包含:1、活动区域推行的准则和常法(天地);2、势力范围确定的准则和常法(天下);3、关联者使用的准则和常法(人与人);4、自我方向的准则和常法(道)。
(4)本章给出三大逻辑:1、吾与天地同级或高半级;2、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5)“天法道”的道是普遍认知的道,包含道的道路、道理、道义、方法…和通‘导’字的引导、开导、教导、疏导。只有明白什么是天法的“道”才能理解为什么有“不可得而害”和“不可得而贱”。
作者在“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之后明确写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并不突出“天地”和“天下”,可以理解为“天法道”并非“周行而不殆”的“道”。
用现实去看(帮扶或)异国投资,有些时候存在区域天地的倾覆,这种现象自古至今不曾断绝。
只有确认“天”这个圈子将要行走的方向和构筑的通道才存在“道可道”这个命题。从常理也可确认这章先于“道可道”,同时让“道可道”显得合理。
(6)很多人忽略了作者的第一人称‘吾’,‘吾’是整部《道德经》的灵魂。包含:1、与天地平级或高半级的观点,导致“执而杀之”并不显得极端的冲突。当然,《道德经》中的杀人并不是现实世界的的杀人。可以理解为如同手机的病毒清除和卸载。2、“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是合理可行的。3、评论“天无以清将恐裂”是具备法理依据、评判能力和合于身份的地位的。
(7)“混”也可能存在更深奥的解释,但作为一本通俗读物就不深入探讨了。
(8)道的行为准则是让世间秩序准则呈现稳固。(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对发展,对生活的理解和渴望。)那么,不秀肌肉,只是作出帮扶、提示或警醒,并不强加于人是‘道’所奉行的。因此让人觉得软弱,可有可无,无足轻重。
(9)道只作帮扶,也包含返回以应对周行而不殆。生命有(远古人)基因的奥秘,星辰有大循环运行的记载。道的往返就由社会的前沿科学去论证吧!
存在返回,那么对于传承《老子》的将会产生极大的考验。在神怪小说《封神演义》和《西游记》都明确指出老子没有门徒。而我讲《老子》是藏书者刻意打乱章节次序再广为流传是否契合某种因果就由读者自己考虑。
(10)对于“返”和“周行”可以思考一下佛坐菩提树下观星悟道。而从科学上有行星多年后再次穿过太阳系,人的基因存在远古的烙印。
(11)如果讲“吾”是《道德经》的灵魂,那么“状”字是《道德经》点睛之笔。状字在《古今汉语字典》中有陈述、描摹的意思外,还有形状、样子〖字典中选例是《战国策》〗的意思。包含:(一)对应于“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为惚恍”。(二)对等于“吾”,引申有“吾不知谁人之子,象帝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