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学习《道德经》

(2022-09-24 20:46:04)
标签:

文化

杂谈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流传千年的《道德经》我想应不下于一千种解读,这里只是一个心砺前行者的个人观点。在个人的感悟,《道德经》是一本包含完整体系的典籍,由潜意识的共鸣后反哺身体,疏通经络。
       对于《道德经》的作者,我不认同流行的观点,但在交通不发达的时代可能还是出自楚地吧。在感悟《道德经》时,我发觉有水平参差的“简白眉批”,而这些观点是某种理解偏差。
       大道直行,思想跨越天地。不应存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的讲法,但在“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后写下藏书者的观点“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却是合理的。因为以现实世界去思维,没有谁可以做到。
       如果在“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后藏书者写感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也是合理的。但作者把道放在天地之上,只存在听者不明,何来“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传说中《道德经》作者的母亲怀胎81年才生下作者,如果理解为传播《道德经》者不敢把知识据为己有,暗示已经有传承81年,再由他推出社会广为人知是否也是一种合情理的解释呢?
       在1973年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是把德篇排前,道篇排后。对于这种观点,我认为是错误的。原著中有“道生之,德畜之。”和“失道而后德。”的语句可见作者是先道而后德。而我对《道德经》的理解是:道是出国旅途的整体行程攻略,德是滞留时处理方式。而旅途的整体行程攻略必优于滞留时处理方式。
       对于道的理解,我认为道除大道的本意外,应同时具备:(1)道路;(2)行程;(3)途径;(4)道理;(5)道义。和(1)疏通;(2)引导;(3)教导。的8种意思。这些解释摘自《古今汉语字典》115页道字的解释。当道有疏通引导的解释时,对“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就可很好理解了。道涉及天地,最终形成自己的天道。
       对于德的理解,我认为德也应同时具备:(1)品行,修养;(2)恩惠,恩德;(3)感激;(4)善政,德教。的4种意思。    
       道与德除自身的理解外还需要判断四周的秩序和状况,《道德经》写到“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是对道与德的延伸思考。
       可以想象一种情景:在异国他乡停留,这地区是多元文化区域。要了解地区法规和现状,对于接触的人要考虑对方品质、观点、背景、信仰…避免冲突,或者岀现状况时清楚问题的根源。
       悟,是一种天赋。学习是以方式方法了解。推荐两本书作为学习《道德经》的辅助书籍,《古今汉语字典》和《老子今注今译》。前者可了解先秦时期字的意思,我每一个字查了一遍字典。后者节省考据的时间。再结合我博客上对《道德经》的排序应该有很大的收益。
       当然,这只是碰触到《道德经》的门槛,真正要触及《道德经》的核心,还要学习佛教涉及如来三摩提法的《楞严经》和《圆觉经》,证至真我才能行于大道。
      《道德经》中的“道可道”,很多人理解为大道是可以有途径到达的,就象众生皆可成佛一样。这是一种理解偏差,“道可道”的核心是大道是这方宇宙许可行使疏通,引导和教导的权利。同时,掌握无数资源向一方天地倾斜,可理解为《金刚经》中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没有强大背景实力,单纯资源倾斜很容易为各种力量呑食,骨头都不剩。
       以上的观点对大多数信奉《道德经》的人是绝对的冲击,而显浅的问题是可以用身份地位势力去扭曲,但宇宙最终的变化不因局部的扭曲而改变。同样,踏行大道者会简单抛弃刻意扭曲的力量,对刻意阻挠的势力进行铲除,用《道德经》的原话表示: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