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顺腹式呼吸法是指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压缩腹部使之凹入的呼
吸法,亦称“自然腹式呼吸”。而逆腹式呼吸方法则相反:吸气时腹部凹
进,而呼气时腹部突出,故称“改造自然反式呼吸”。这两种呼吸的生理
作用各有不同,我们必须认真了解它们,再结合个人的情况来选用锻炼。
自然腹式呼吸运用腹肌来加强横隔的运动,练习久之,可以扩大肺部容积,
加强胃肠道及其附近无数毛细血管吸收大量营养物质的功能。练习自然腹
式呼吸后感到胃口好,营养足,精神充沛,自觉一切平和舒适。尤其对于
呼吸困难的喘病、肺活量不大的非活动性肺结核、心脏衰弱或消化失调的
患者,是一种良好的休养方法。自然腹式呼吸又可作为改造自然反式呼吸
的准备阶段。进行这种呼吸不会发生不良的副作用。
改造自然的反式呼吸,运“气”行走于全身,刺激各神经末梢,扩大并疏
通各毛细血管,这对治疗患处和加强肌肉发达有着宏大的功能,因为它的
呼吸范围不仅直接影响到心肺及胃肠的内脏,而且还影响到脑部和四肢各
组织、各关节。改造自然的反式呼吸的作用,宛如排挤脓浆,削除内脏各
处症结,使病灶充血生肌,早日愈结。这种呼吸吐纳量大,血氧高,循环
好,健康人练了可以更加坚强壮大,有病人练了可以治疗疾病。但为了练
好这种反式呼吸,必须下苦功夫锻炼,不可偷懒和贪图省事舒适只做自然
腹式呼吸。 应该先练自然腹式呼吸,还是一开始就练改造自然反式呼吸?
这要根据个人的健康情况、病种和病情来决定。如血液循环不正常的人,
就可以直接做改造自然的反式呼吸。此外,在同一次练功中,也可以先练
自然腹式呼吸,过了若干分钟之后,呼吸逐渐深长了,血液畅达和内脏机
能强盛起来,再练改造自然反式呼吸,使用“气”的工作效率范围加大。
针对唐豪所谓“内部呼吸器官的运动,是应该扩胸,而不应该含胸的,这
也是运动生理学上不可否认的话”的论调,1961年2月16日(年初二)下
午,金仁霖老师在张晋良医师的陪同下,到上海纺织第一医院放射科(该
院放射科主治医师田淑仪,是张晋良医师的太太),去测试“腹式顺、逆
呼吸的X光透视观察”。顺式呼吸,采取唐豪所说的“内部呼吸器官的运
动,是应该扩胸”的概念,即,吸气时,扩胸,吸气时回复正常。而逆式
呼吸,则是采用吸气时,敛腹含胸,呼气时回复正常的呼吸法。观察结果
是,无论是逆式呼吸还是顺式呼吸,吸气时,胸膈肌呈下降状态,呼气时,
胸膈肌呈上升状态。为此,将胸膈肌上下升降的的距离,称为胸膈肌运动
的动程,以测定两种呼吸的数据。经进一步透视观察,得到的数据为:在
极度呼吸时,顺呼吸膈肌动程7.2厘米,逆呼吸膈肌的动程9.2厘米,两者相
差2厘米;在一般正常呼吸时,顺呼吸膈肌动程4厘米,逆呼吸膈肌动程
6.4厘米,两者相差2.4厘米。不论是极度呼吸还是一般正常状态下的呼吸,
就胸膈肌上下升降的动程而言,逆式呼吸,都要比顺式呼吸动程大。
根据生理学常识,胸膈呈钟罩状,静止时原本隆起,介于胸腔和腹腔之间,
构成胸腔的底。吸气时,随着吸气肌(膈肌与肋间外肌)收缩,胸膈隆起
的中心下移,从而增大胸腔的上下径,使得胸腔和肺容积增大。胸膈下移
的的距离就是金老师在测定的动程。通常膈肌下降1厘米,胸腔和肺容积
可以增大250-300毫升。吸气,因为需要调动胸膈肌与肋间外肌的收缩,
所以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时,不是由呼吸肌收缩引起的,而是由膈肌和肋
间外肌舒张的结果,肺依靠本身的回缩力量,而得以回位,并牵引胸廓缩
小,恢复吸气开始的位置。因此,呼气是被动。
在逆腹式呼吸的吸气时,随着敛腹含胸,伴随着胸软肋骨与胸骨的下
陷,促使膈肌与肋间外肌的运动幅度增大,从而使得膈肌下降的动程增大。
胸膈象活塞一样的下行,使得肺在肋条肌神经支配下,带动肺泡,往胸腔
横下、腹部纵深向扩张。而扩胸式的顺式吸气,随着吸气时的鼓腹、扩胸,
腹腔扩大了,胸腔无法往纵深扩张,也不能往胸腔横向扩张,因而,膈肌
的动程收到了限制。唐豪所谓“内部呼吸器官的运动,是应该扩胸”,显然
是外行露底之言。
准确掌握吸气时敛腹含胸,呼气时回复正常,这样一种逆式呼吸法,促
使胸膈动程增大,以增大肺活量,对健身的意义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