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因此我们决定从今天起,以更为详实的记录方式呈现一个更加完整的故事。
小编会做你们的眼睛,带你们亲眼看看视频是怎样一个一个镜头被完成,而在这过程中又发生了怎样的曲折和精彩。
◆◆◆
「江苏寻味之旅」第二季从徐州拍摄开始,这一次我们将在15天里走完江苏省徐州、宿迁、无锡、常州、扬州五座城市,从食物开始捕捉一座城市自土地中生长出来的性格与味道,并最终以五支纪录片,经由镜头展现一座城市由餐桌开始的底蕴风情。
倚靠水岸的窑湾古镇以水为生,船成为了最具生命力的交通工具,船菜也成了窑湾美食的核心与灵魂。我们既定的拍摄计划包括窑湾的味觉经典甜油、绿豆烧酒,和船菜代表酒酿鱼块、大闸鱼泡饭和小炒皇。而在渔船上于日落黄昏时在船菜的陪伴下看船影依依,水的生活就在眼前悠悠落下。
这里节奏很慢,生活很多,滋味很浓。
Scene 1 -
船菜已经很少有渔家还会再船上制作船菜,船却是船菜灵魂的符号。因为在选景布桌的时候,背后的木船才是翎芳老师心仪的点睛之笔。http://ww2/large/6bfb38b4gw1ex4mj85dn9j20kv0rsq7g.jpg|
窑湾本身是个不算大的古镇,我们事先协调了傍晚时分将船菜搬上船的拍摄计划,所以具体的船菜菜肴细节要在午餐时分完成。而窑湾船菜馆里每个包间都以渡口命名,巧的是安排给我们的正巧是风陵渡。
「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生。」风陵渡口一见,成了少女郭襄十六岁那年最美的云霞与烟花。我们在风陵渡遇不到蒙面的神雕大侠,却遇见了扎根在船户生活里的湖鲜佳肴。船菜馆小院中央空地上放了一条老旧渔船,窗口垂着竹帘,渔网绑在四周,当年渔民日日生活皆在其上。
我们把船上的小桌和木长凳搬出来,放在空地上,以生存在水上的渔船作为自水中而来船菜的背景。先让船菜和生长出船菜的渔民生活以概念元素初步连接起来,所有的重点留待日落时分再见分晓。
Scene 2 -
甜油酿造如同小僧斗笠一般的圆柱形盖子,也算是追求画面的我们遇到的一大惊喜。http://ww3/large/6bfb38b4gw1ex4mmlhwtvj20rs0headk.jpg|
绿豆烧酒的制作同样复杂,需要几十味药材,加上蜂蜜共同酿造而成,因而带有淡淡的甜味,虽说没有加入绿豆,但颜色如同绿豆汤一般,香气扑鼻。因为时间问题我们拍完了骆马湖边夕阳船菜才赶到华棠酒坊,已经回家的李兴明师傅为了我们专程赶回讲解制作过程,唯一的遗憾大概是时间有限,没有办法拍摄到绿豆烧酒酿造的画面。
而甜油和绿豆烧酒,都是飘散在窑湾古镇里经久不散的味道。
Scene 3 -
我们做好了船家生活已然现代化的心理准备,却没料到直接看到一座船上的水泥房,幸好旁边还有艘小船锈迹斑斑,让我们期待中的画面还是以另一种途径最终实现。http://ww2/large/6bfb38b4gw1ex4mq776hgj20rs0hbtdc.jpg|
我们事先联络了一户仍旧生活在船上的人家,虽说已经做好了他们的生活已经基本现代化的心理准备,却当真没料到是在一艘大船上改好的水泥房屋。端着菜的我们四处看了看,盯上了一艘停在附近的小船,已经有些斑驳锈迹的船上还有旧式的金属发动机,在渐近黄昏的天色里如同赤色的油画。
于是我们在满是碎石又倾斜角度极大的路边来来回回数次,把之前准备的船菜布在小船上。王翎芳老师一如既往地就地取材,找船家借来老旧的木椅木桌,铺上自己的围巾,再用碎石海草和枯树枝装饰画面。一切不知停当后请船户家的臧其菊阿姨和我们一起上船完成原定的拍摄计划。
而阿姨成了我们一天来最大的惊喜。她不但性格开朗爱说爱笑,按照我们预设的脚本表现时候也没有一丝局促,在一片昏黄天色里笑得眉眼弯弯,侧身轻拍翎芳老师后背的画面不知为何竟然戳到了小编的泪腺,也许是她身上简单生活刻进灵魂的单纯,也许是那个会做出满桌菜肴微笑着看我动筷的人已经太久没见。
http://ww2/large/6bfb38b4gw1ex4msfdnz8j20rs0ijwg4.jpg|
入秋之后天黑的很早,窑湾古镇的夜也到的很快。街上再见不到什么人影,只有红灯笼依旧灯影昭昭。
我们今天的拍摄几乎可以称得上轻松愉快,这是窑湾的生活味道在我们身上留下的印记。
◆◆◆
感谢WANG PEI YI定制工作室对于此次拍摄的服装支持
http://ww3/large/6bfb38b4gw1ex4mu55k03j20k70rsq4f.jpg|
http://ww1/large/6bfb38b4gw1ex4mv9skm4j20zk0qoacz.jpg|感谢环球漫游对此次拍摄的流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