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战》:存在与虚无的警匪较量
(2013-04-20 00:17:40)当我们看多了警匪之间的斗争情节之后,也许更多的是能带给一种别样的视觉冲击,韦家辉等编剧、杜琪峰导演的《毒战》,是不一样世界里,那里的光芒偏冷,导演以与内地电影不同的另类表达,以紧绷着的过程和最终无可挽回、震撼人心的力量撞击,充满了足够的荒诞、虚无,存在似乎就是为了湮灭。
《毒战》作为银河映像制作出品,杜琪峰与韦家辉等出自TVB的银河映像创作团队,以“文学性”来阐发警匪与时间对抗的“存在于虚无”的主题。《毒战》突破的此前业内“第二十二条军规”——“不要正面表现涉黑团体”。围绕人性展开的,其中每一组活生生的运毒过程,真实感的层层逼近,没有任何谄媚,也不包含同情与批判,影片展示的是血淋淋的世界、赤裸裸的人性,留给我们等多的是对人性与社会的反思、拷问。本片是彻底的、黑色的、热烈与冷静交织的故事场,存在与虚无的警匪较量,与看客们的关系很远,又很近。
在韦家辉、游乃海等四人编剧上依旧呈示出很多机锋桥段,但命运无常才是电影关键,分分钟都是另一个结局,人生的走向犹如电源开关,始终有偶然的命运之手,在角色看不见的视野里。首先应该归功于影片不枝不蔓,专心、耐心讲好一个故事,在情节的设置上,不单注重故事的情感积累,而且非常注重细节的层层推进和布局的完整精妙,这就使得影片一直保持着引人入胜的悬念,从而彻底抓住了观众的心。
《毒战》是贪心的,不仅塑造了更多的人物,中心的,配角的、遗忘的、活着的,都是毒品效应的一个符号;《毒战》是极致的,用镜头、用文字无限放大的是生命的每一个点,用能用显微镜察觉人性的弱点,包括贪婪、背叛、欺骗、杀戮;《毒战》是残缺的,故事情节的悬念,留下舍不掉的情怀,冲不去对写实的描述,换来的还是一个残缺的江湖。林雪、林家栋等七人组成的幕后大佬团,是对黑泽明和杜琪峰前作的致敬,也是给本片打底的香港特色。
孙红雷扮演的警官张雷,不可谓不英明神武,够酷够强,他那个神奇的鼻子尤其让人印象深刻,对于观众来说最富启发性的是浑身充满正义感、意志力无比坚强的张队,乔装打扮,深入虎穴时被迫吸入过量毒品,其毒发时的惨状明确地警示我们:毒品是魔鬼,千万不要幻想依靠自己的意志力控制来“有限地吸毒”(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往往是因为抱着“试一试”的猎奇心理沾染毒品从而堕入万劫不复的地狱的),对毒品的信条永远都应该是——“毒品绝不能碰,绝不能以身试毒”。但他却在影片最后一场超出自己的谋算之外、毫无技巧性可言的枪战中身中数枪而死,让人不由不感叹现实的残酷、命运的无常。
古天乐饰演的蔡添明,是极端的个人之上主义者,最终搅合得周天寒彻,与他有关的所有人,都被挑动。某些人由于极端的拜金主义等引起的人际关系的冷漠、精神空虚,毒品的泛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吸毒、贩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更破坏了自己的家庭,腐蚀了整个社会,多少人因为毒品陷入家破人亡的悲惨境地。《毒战》一开头蔡添明驾车时正是因为毒瘾发作才发生了交通事故;毒品贩子铤而走险,藏匿在腹中的的塑料袋装毒品破损时口鼻流血殒命;蔡添明通过制售、贩卖毒品获得了大量的金钱,但却并没有因此而得到幸福:有钱不能光明正大地消费;老婆和老婆的两个兄弟因为制毒事故而惨死;自己人性泯灭,最终被判处死刑结束了罪恶的一生。那一摞摞的人民币,烧起来其实还是糊弄鬼。(文:房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