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老子》10 《道德经》德经第十章
通行本第四十七章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章
〖帛书版经文〗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也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弗为而成。
【注释】
窥:[ku],从小孔或缝隙里看。
牖:[yu],窗子。
【译文】
了解天下并不需要出门远行;明白天道并不需要从窗口观望。(如果没有对大道的悟性)出行的越远,真知反而越少。所以圣人不用出行就能知道天下之事,不用看见就能明白大道之理,不用作为就能达成目的。
【版本分析】
本章帛书版的“知天道”,到了通行本变成了“见天道”,帛书版用字更加准确。本章其他部分两个版本没有根本文意区别,帛书版简化了文句。
【阐释】
老子所说的圣人和孔子所说的圣人含义是不同的,老子所说的圣人是指以国为重,以民为本,完全得道的国君。道经第二章里老子写道“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在德经第二十三章老子写道“以道立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可以看出老子所说的圣人具有与道想同德行之人,是天启之人,绝非凡夫俗子。如果没有对大道的悟性(道根),没有道的启示,没有名师指点,往往出行的越远,观察到的琐事越多,人离真知和大道越远。
知识的堆积对于人类不一定是好事,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破坏人的环境,使得人冷漠,丧失人文,丧失信仰。更快更新更奇不一定是好事,当今社会每人每天收到的信息量都是古代人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节奏也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但是现代人却感觉越来越迷茫和孤独,过高的节奏和过多的信息反而蒙蔽了现代人的价值观,蒙蔽了现代人对于道和德的认知和把握,人越来越难以抱一。现代社会的高节奏导致每个人似乎除了手机外,真正的朋友越来越少,每个人都越来越孤独,被物质活动挤压到了边缘,社会越来越冷漠,闲暇越来越少。我们教育的问题、社会生态的问题、环境的问题、生活的问题其实是人远离了道的结果。
【附:通行本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