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老子》 04 《道德经》
德经 第四章 通行本第四十章 “反也者道之动也”章
〖帛书版经文〗
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注释〗
反: 一种解释为向反面运动,
向相反的一极运动,反向运动,反向成就;另一种译注为通假字,通“返”,返回原点,循环往复。
【直译译文】
反向成就是道的运动方式;柔弱不显是道的作用方式。
【意译译文】
反向成就,阴阳相成,循环往复,是道运行万物的方式,也是道赋予万物的自我运动方式;保持雌柔居下,柔弱不显,润物无声,是道作用于万物的方式,也是道赋予万物的相互作用方式。
【版本分析】
帛书版经文: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通行本: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本章两个版本文句相差不大。只是通行本多了“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文句。
【阐释】
本章阐述的是道赋予万物的自我运动方式和相互作用方式。“反”是指反向运动,在道的体系里表现为反向成就,也反映为循环往复。比如德经第二章的“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正“,深潭要想充盈就要虚空,侯王要想保住权势就要谦虚为本。“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而以下为基”,想要居贵就要以居贱为根本,想要居高就要以居下为基石。这就是反向成就。这是老子悟到的道的基本运动方式。这反映在人处世上是一种自身运动方式,是悟道后的“明”和“德”。
道赋予万物的运行方式就是两极之间的循环往复。人从出生柔弱到成长强大到死亡,完成一个循环,再到出生到成长到死亡,不断循环往复。这和佛家思想是相通的。国家从形成、弱小到强大到灭亡也是不断循环往复。
“反也者道之动”(反向成就,物极而反)的例证:
例证一,有些举重运动员通过训练变得非常强壮,体格远远超出常人,实际上由于过度锻炼留下很多疾病根子,关节疾病,腰椎疾病,骨骼疾病,心脏疾病,甚至活不到一般人的平均寿命。这就是强与弱的两极循环往复和互生互化;
例证二,越是不看重钱财,散财结交朋友的人,往往最后赚到大钱;
例证三,柔弱的水可以击穿坚硬的石头;
例证四,越是高的建筑地基越是要打的深。
道作用于万物的方式就是“弱”,道赋予万物的相互作用方式也是“弱”,雌柔居下,柔韧居弱。人人都想强大,国家也想强大,但根据道的运动方式即反向成就原则,像强大就要居弱,就要具备“弱”的特性,这里弱不是体弱多病的弱,而是反向成就的居弱,居下慈柔,柔韧不争,无我无为。道作用万物方式是长而不宰、为而不恃,使万物成长而不强行干预,道对万物的作用是柔而弱,隐而不显。正因为这样反向成就道才是恒久的,至上的。所以人或者国家根据道的作用方式,采用“弱”作为相互的作用方式,才能保证和谐和真正的长久和强大。“弱”是相互作用时基于悟道的“明”和“德”
保持柔弱,人保持柔弱居下就是顺应道,柔弱胜刚强。老子认为道的基本存在特点就是弱,守弱不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道德经》里“上善若水”,
“守柔曰强”,“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等等都反映了老子的这种思想。
柔弱居下,就意味着不以自我为中心,也就是不以小我为中心,也就是去除“我执”,接近德和道。
人刚强了表面上好像是强大了,但另一方面刚强了就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弹性,容易与别人碰撞,不能理解别人,不能像水那样豁达、宽容、泰然和柔软地应对各种情况,不能随遇而安。因而也就很难达到平和宁静。这就是不道的表现。正因为道的极致的弱,才成就了道绝对的强大,这个强大是以柔弱为条件,阴阳共生,它不同于单一的刚强,是一种最高的强大。
【附:通行本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