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不是要你变得更对

(2013-09-24 09:43:22)
标签:

雷鸣有话说

杂谈

分类: 浅‘谈’辄止

世界不是要你变得更对

作者:雷鸣

前几天,一位60多岁的先生打进我的电话: “生活中,我总是对什么都看不惯,有时非常生气!比方说,我坐车的时候,看见前面有辆车占道,还开得特别慢,我就特生气!我要是看见谁遛狗的时候没栓绳子也生气!跟家里人也是,看什么不顺眼了,我就特别想发火,控制不住!你说,这是病态吗?”

我说:“哦。听起来您很有正义感啊。你对自己也这么严要求吗?”

“当然!就是因为我能做到,所以,别人做不到的时候,我就特生气!我当过兵,我父亲也是军人。从小对我要求相当严的!每天几天起床,东西放在什么地方,行立坐卧我都非常严格的。从来没变过。”

“您不累吗?”

“累?没感觉。我一直如此。”

“哦。习惯了。那别人接受吗?”

“就是因为他们不接受,所以我才生气啊……”

你看,一定要是“对”的,一直是这位先生终身孜孜以求的目标。这个目标无比坚定!以致于他不仅强迫自己必须如何,同时也苛责别人照章办事。当别人做不到时,他便非常气愤。不相识的人做“错”了,他没办法干预置喙,便把情绪转移到对时代、对社会的失望和抱怨;倘若是自己身边的亲人做“错”,那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先是问责,后是教育,如有不从便大动肝火,直至对方做“对”…… 最感仗义的对象便是他的孩子,如许多中国的父母一样,他认为孩子是他的产品、附属品,他在孩子那里有不容置疑的权威。

交谈中,他讲到:几个孩子都在外地工作,每次回来聚在一起本来很不容易。但是自己一看见他们“没事总坐那鼓捣电脑”就遏制不住地去喝止他们:“大好的时间,你们怎么可以玩电脑呢?这不是玩物丧志吗?我们那个年代无时无刻不是在钻研业务奋发图强,哪能有时间干别的呢?”

我说:“恕我直言,做您的孩子,可真累!”

他对此表示接受:“是啊。是挺累。”但他马上又反问了:“那难道是我不对吗?难道是我错了?!!”

我没进他的“圈套”,绕过是非判断:“这不是对错的问题,而是是否快乐的问题。你这样做是否有人快乐?我听起来,如此达到的效果是:你很累,别人也很辛苦,大家都不快乐。既然是双损的局面,就应该调整转变。世界是要你更幸福,而不是要你变得更对!”

接下来,我又与他共同探讨了下一个更深层面的原因。那便是:世界是自己的投射。一个人越不能接受别人的部分,往往是憎恶自己的部分。他在苛责别人的时候,往往是对自己某些隐晦劣性的不接受。不过是因为那些特质隐藏的太深或压抑的太久,以致于连自己都意识不到。更进一步讲,这里有对人性很深的误解。

在他的时代背景、家教环境下,他长期压抑了人性(本我)诉求中本该合理释放的部分,强大的道德观与理性对本我实施了不容申辩的武装镇压。但事实上,压抑并不能一劳永逸地彻底解决问题,倒是积累氤氲了能量巨大负面情绪。这些情绪表面上俯首称臣,却在潜意识里咆哮嘶吼,不定期地“变形”之后,以另外的方式(如无名的愤怒)极端地表达出来。

他是他自己的暴君,同时又把他人和世界拉过来成为暴君的共同受害者。

人性是复杂的,不是纯粹的。更不会是纯善的。只有更好地理解人性,真正地接受自己,才能放下对他人与世界的苛责,最终走向宽恕。

如果妄图在人性里只留下善的,剔除恶的,这种偏执带来的痛苦极可能远远大于这件事情本身。而且这种理想终究不会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因为,不接纳,就无从超越。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越是过分强调公平的人,越是内心没力量的人。因为自己适应力弱,所以才依赖秩序的稳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