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爱上抱怨

(2013-09-12 16:39:47)
标签:

雷鸣有话说

杂谈

分类: 浅‘谈’辄止

为什么爱上抱怨

作者:雷鸣

 

     抱怨就似口臭,从别人嘴里冒出来时臭气熏天、掩鼻不及;但若是从自己的嘴里喷出,我们却浑然不觉。

 

    一次, 一位女士打进我节目电话:“我该怎么办?好烦啊!家里没有一个让我不烦的!我老公…………我婆婆…………还有我大姑姐更差劲…………孩子也让我操心…………”

    这中间十几分钟过去了。超赞她的口才和语速,连珠炮一般。我基本插不上上嘴。尝试了好几次都以失败告终,好不容易找到了个气口,我温柔地说:

    “这位女士,您看您像不像一位怨妇?”

    “我?怨妇?我觉得我不是!”

    “那您刚才的十几分钟在做什么?”

    “我是怕你听不明白整个过程……”

    “您是想让我听明白您抱怨的理由吧?”

    “……”

    您看,当我们的抱怨发生的时候,能有一份清醒的觉察,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很多时候,抱怨过后,细想想,我们也是知道抱怨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效用的,甚至伤人害己。可为什么我们还是无力改变呢?这里面有一个不易被我们觉察的深层心理机制,那便是与我们做任何事的理由一样——我们觉得:抱怨能带来好处。这股潜在的意识力量强过了意识。因而导致我们一边意识到抱怨的不该,却一边怨涛汹涌。

    “抱怨”这个瘾头的形成与我们初期特别是第一次抱怨所得到的“好处”息息相关。《不抱怨的世界》的作者威尔·鲍温曾分享他13岁那年第一次抱怨的经历:当时,在学校舞会上,他们一群男孩子遥望着舞池对面的一伙女孩子垂涎欲滴,却没有一个人有胆子走过去搭讪请她们跳舞。过了一会儿,他忍不住怂恿身旁一位高大帅气的男伙伴:

“去呀!上呀!请他们跳舞啊!”

    男伴转过脸来说:“你怎么不去呢?你那么能言善道!”

    鲍温说道:“我?不行啊。我这么丑,又这么胖,13岁,体重却超过了200斤……她们怎么可能会喜欢我呢。她们不会看上我的,永远都不会!因为我是个胖子……”

    这时,另一个好友刚好从别处过来在鲍温的肩上拍了一下打招呼:“嗨!胖哥!”

    在这之前,大家也一直这样称呼。鲍温并没在意过,早已习惯这个绰号。但是这一次,这个称呼发生在鲍温刚刚讲完自己因肥胖而多么苦恼,尽管当时是为了逃避与女生说话。在这个时候被叫“胖哥”产生的效应显而易见。一个朋友说对拍肩膀的男生说了:“喂!闭嘴!”另一个说:“不要惹他!”第三个人说:“胖又不是他的错!”……每个人都极其关注地看着鲍温。那一刻鲍温在心里说:“好!再夸张一点!”于是,鲍温像在演戏一样,叹了口气,把头转开。

    于是,他第一次抱怨收到了“好处”:当他抱怨自己的体型、诉说这个问题可能影响与女孩子共舞的机会,他就攫取了其他男生的注意力和同情心,也让自己得以脱身,免得去和女生搭讪失败受挫。于是,他找到了让他上瘾的东西——抱怨能使他亢奋。于是,找不到工作时就告诉自己和其他人:这时因为“我胖”;当被开交通罚单,也是因为“我胖”……

    生活中,像这种在抱怨中寻求‘好处’的例子俯拾皆是。比方说某人自信心不足缺乏关注,当她第一次生病获得了关注以后,不自觉地下一次便夸大了自己的身体不舒服状况,久而久之便习惯了抱怨自己的身体:“唉,我的身体老是这么差”“唉,我好想又犯病了”“唉,我好难受啊!”……再比如一个人的童年曾遭遇逆境(父母离异、家境窘迫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实则他已经不再因为过去的伤痛而苦恼。但是,当他第一次与人聊起自己的过去坎坷时,别人投来了惊诧的目光,并赞赏他坚强以后,他极可能再面对其他人提及自己的过去时便添油加醋地铿锵自己说了N遍的台词,特别是渲染自己的坚强包容与乐观。以此来喂食自己的‘悲情英雄主义’情怀以及别人的赞赏与关注。

    如何令在抱怨中吃到过‘甜头’的人能够放弃抱怨,这似乎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除非能够意识到,也终将意识到:比之抱怨带来的那点虚伪快乐,沉默更具力量!悦纳,才会带来真正的平和喜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