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萨守坚真人南宋四川利州路西河州人氏(蜀西河人)

(2022-09-29 14:05:19)
标签:

西和

西河

萨真人

萨守坚

蜀西河人

分类: 吟诗弄墨

萨守坚(生卒年不详),又称萨真人,一说为蜀西河人(今四川成都郫都区唐昌镇西) ,其后有的书称萨守坚为今山西汾阳人,乃因其自称"汾阳萨客"之故 ,道号"全阳子"。宋代著名道士,与张道陵、葛玄、许逊共为四大天师

早年受道于神霄派创始人王文卿、林灵素及龙虎山虚靖天师张继先。力主正道,主张诚心正意,以神合神,千变万化。著有《雷说》、《内天罡诀法》、《续风雨雷电说》等,收存于《道法会元》。明成祖时期,册封"崇恩真君"。教内尊称"一元无上萨翁真君"、"玄风永振天尊"、萨祖、清风教主。

萨守坚真人南宋四川利州路西河州人氏(蜀西河人)

针对网络上传萨守坚真人为四川西河人和汾阳西河人的说法,我一一指正。元刻《新编连相搜神广记》言萨守坚为“蜀西河人”,《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和明刊《搜神记》除个别文字外,与《新编连相搜神广记》基本相同,关于其籍贯也作“蜀西河人”今之蜀地历史上无名“西河”之地,笔者以为记此事当在南宋绍兴十二年改岷州为西和州之后,其时“西和”之名产生不是很久,学者闻其名而书之,误作“西河”当时西和州同文州(今文县)龙州(今四川江油以北)属利州西路,同利州东路(陕西汉中一带南至四川阆中仪陇营山)皆属蜀,则此“西河”应即西和

又唐郑处诲《明皇杂录》云:“时有公孙大娘者,善舞剑,能为《邻里曲》及《裴将军满堂势》《西河剑器浑脱》”陈寅恪先生谓:“西河,疑即河西或河湟之异称,乃通西域之孔道也”陈先生为什么不认为是指今山西临汾一带呢?因夏商两代及山东诸国都城皆在黄河以东,故称黄河在今山西陕西间南北流一段为“西河”,也曾以此一段河东或河西之地为“西河”,秦汉建都咸阳长安唐亦如此,故“西河”在唐以后并不指临汾(隋唐间临汾附近置西河县时间极短)则唐以后“西河”未必指临汾一带可以肯定《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言萨守坚“欲求学法,出蜀至陕”,则是西和人无疑

其后有的书称萨守坚为今山西汾阳人,乃因其自称“汾阳萨客”之故,然所谓“汾阳”,乃取义于《庄子·逍遥游》“乃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不焉”,意即仙人后之浅学者误以“汾阳”为其籍贯,故生歧说其误“西和”为“西河”,当也与之有关,《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言其“南华人,一云西河人”,可见俱得之传闻所谓“南华”,应即华阳(山之南为阳),西和其地古属华阳先父《形天葬首仇池山说》即云:“常羊地处华阳,而仇池及古武都亦在华阳”所谓“华阳人”,犹唐代李白李益等自言为陇西人,为当时笼统言之,后人或以为今山东荷泽,亦误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卷五有“西河少女”条,云:“西河少女者,神仙伯山甫外甥也山甫雍州人,入华山学道……”华山一带属古雍州,而西和其地古虽属梁州而实踞秦地为近,如以为此西河为山西汾阳,则属冀州,相去太远,其舅父之学道,也未必入华山可见宋元之间文献误“西和”和“西河”非止一处又《新编连相搜神广记》言其至漳州(今福建南部)而羽化《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亦载萨守坚“得道后游闽中,一日端坐而化”,则西和之萨真人墓为衣冠冢如其非西和人,既非羽化于西和,便不会在西和有其衣冠冢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河)县城南三里岷郡山有萨真人墓,今存墓表为清乾隆时所立,当时县令王鸣珂题“萨真人墓”四字陵园旁有道观一座,名“萨爷殿”,有戏台正殿东西偏殿,应初建于南宋时,清乾隆年间扩建正殿有萨真人塑像,东西偏殿正面分别为王灵官和杨四将军塑像

萨真人,本名萨守坚,四大天师之一,生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九月,南宋四川利州路西河州人氏,他的家乡就是今天的西和(河)县。年轻时学习医术,后来由于用药失误致死人命,惹出了麻烦,便愤然出家。曾住持碧楼寺(今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稍峪乡碑楼村),寺院至今保存完整,寺内有千年铁树。

乾德三年,宋不後蜀,得签州凡四十六州府,置西川路。經過開寶六年、太平興國二年、太平興國七年、至道三年等幾次大的調整後,到咸平四年三月辛巳,宋又“分川、峽轉運使篇盆、梓、利、菱四路”,至此,宋代川峽地區的高級政區始趨于穩定。咸平四年之制,“利路總利、洋、興、劍、文、集、壁、巴、蓬、龍、、興元、劍門、三泉、西縣凡十五州府軍縣”。此篇利州路之始。

咸平四年之制利州路領十五州府軍縣。其後,經過超興盆入,利州路的轄區最篇廣闊;又至寧宗嘉定元年天水升軍,利州路轄階、成、西、鳳、文、龍、河、天水、興元、利、、隆慶、巴、蓬、金、洋、大安十七府州軍,利州路領縣政區數目也達到最多。

宋代利州路的設置背離于山川形便的原則,跨越了大巴山、米倉山等自然分界綫,區域包括今川北、陝南、鄂西南。北境有綿延的秦嶺橫亘,向南,過了漢中盆地,又有大巴山與川地相阻隔。西面則有岷山將利州路與外界阻隔。翻越過這些阻隔,進入利州路内,同樣山勢崎嶇,更有大河大川密布,交通極不便,地形極篇複雜,農耕條件極篇惡劣。除興元府地處關中盆地,耕地較多外,其他地區則“地雜磁衍,民艱于食”P;利州,“土瘠民貧,城廓庫,而居室陋”、“民貧役重”;隆慶府,“太守之居已在牛山,内外居民悉居山上下,原野濃淡若相次第,林壑又升降若有等級”;蓬州,“巴國之墟,梁州之分。大山峻谷,側耕危獲之地居多";岷州(西)“地瘠少田”。所以,在宋代全國經清發展、新興城鎮不斷涌現的情况下,利州路政區省井仍然多于建置。辽于歷史的發展多不相合,除了有自然條件限制的原因外,當與前、後蜀喬了夸耀版圖而不合理建置較多有關。

利州路雖然經濟落後,但卻是交通要道。利州路是由陝甘進入蜀地的必由之路,而進入了蜀地,則可以沿長江而下,居高以望江南。正是道些特殊的地形,決定了利州路在和平時期較低的行政、政治地位,也決定其戰手時期地位的升高。

绍定四年(1231年)三月,蒙军入侵蜀口地区。绍定四年是辛卯年,史称辛卯之变的宋蒙战争爆发。

  萨守坚真人南宋四川利州路西河州人氏(蜀西河人)


绍定四年前期蒙军攻掠利州路经过图

  此前宋蒙双方还在商谈时,蜀口最北边的天水军城就遭到了蒙军的攻击,曹友闻以孤身突破蒙军大营夜闯天水军城而闪亮登场。四川安抚制置使桂如渊担心边军将领与蒙军发生更大冲突,下令曹友闻率军从天水军城撤退到仙人关。曹友闻与蒙军由此展开了一系列的战斗。

  撤退中曹友闻两次遭遇蒙军

  蜀口地区东部的凤州、兴元府在遭受蒙军攻击时,蜀口北部的天水军、西河州也遭受了蒙军的洗劫。曹友闻率军向仙人关撤退途中并不轻松,一路上不断与蒙军发生遭遇战。蒙军仗着武力强大,经常分散为多股小部队四处掠杀。曹友闻所部走到峡口时,遇到一股蒙军。这支蒙军刚抢掠完,押着被俘的百姓和抢来的牲畜往回走。曹友闻带领军队占据有利地形,派前军统制屈信向蒙军进攻。屈信领兵冲向蒙军,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蒙军抢掠的百姓和牲畜,被曹友闻救了下来。曹友闻率部继续前行,走到一个叫秦坝的地方时,又遇到一股蒙军。蒙军朝宋军冲杀过来,曹友闻派左军统制杜午迎战。这股蒙军实力强劲,杜午抵挡不住。曹友闻的士兵大多是步兵,如果与蒙古骑兵在平地上交锋,必然要吃大亏。曹友闻指挥部队抢占高地,占据险要地形。蒙军骑兵冲不过来,就朝宋军射箭。曹友闻冒着箭雨,冲到最前线,指挥士兵向蒙军还击。同时,曹友闻又派屈信和另一个统制张安国出战,终于把蒙军打退。

  结束战斗后,曹友闻整顿部队,继续前行。走到河池县时,曹友闻接到桂如渊的命令,叫他转到七方关驻守。就在曹友闻一路行军一路作战的同时,天水军城再次遭受蒙军进攻。军城很快被攻陷,此前被曹友闻暂时解救的军城百姓,全部被蒙军屠杀。蒙军攻下天水军城后,下一个目标,是4年前没有攻下的西河州城。

  驻军撤走西河州城兵力薄弱

  北宋时,今甘肃西和县叫长道县,为岷州下辖的一个县。进入南宋后,关陇一带成为宋金两国的交战区,绍兴九年(1139年),岷州移州治于长道县白石镇(今西河县城北部)。绍兴十二年(1142年),宋金议和。因岷州的“岷”字发音犯了金太祖完颜旻的名讳,为表示友好,南宋把岷州改为和州。但淮西已有和州(今安徽和县),所以就把这个和州前面冠以“西”字加以区别,故名西河州或西和州。

  西河州城城墙和壕堑按山谷形势构架,周围长5公里,四面陡峭,易守难攻,构筑得非常坚固。城内有3座堡垒,两个战台,还挖掘有78口水井,为防御时期城内供水提供保障。在城墙上开有18个城门,建有42座城楼,攻守自如。利州副都统何进的大军驻守在城内。4年前,何进靠着州城的防御工事抵挡住了蒙军的进攻。

  这次蒙军进攻,西河州城的防御兵力已发生了变化。年初时,桂如渊担心蜀口边区的驻军与蒙军发生冲突,命令何进领军退守到大安军(军治在今陕西宁强县大安镇)。何进一向与西河州知州陈寅有矛盾,接到调令后,没有留下一个正规军,只是让利州副都统司摧锋、军统制杨锐带着1000名忠义军民兵留下来。这么一点兵力要防守18道城门,难度实在太大。更让城中百姓不安的是,何进走时还带上了家眷。以前何进在时,全家住在城里,百姓都很有安全感。看到民心浮动,陈寅与推官、代理通判贾子坤誓死守卫州城。陈寅全家28人,包括他的3个儿子都在州城,陈寅没让一个家人离开,以示与州城百姓共存亡的决心。贾子坤也有12个家人,全都留在了城里。为稳定忠义军军心,陈寅把家产拿出来分给他们。将士们很感动,决定死守西河州城。很快,蒙军出现在西河州城下,战斗立即打响。

  援兵观望不前城内又出叛徒

  攻击西河州城的蒙军号称10万,向州城的东南门发动进攻。不过,蒙军没有直接上阵,而是在后面督战,让投降的宋军担任先锋队进攻。书生气浓厚的陈寅写了一道檄文,想把这些降军招抚过来。然后,他又拿起旗鼓,激励将士勇敢迎战。一时间,战场上箭如雨下,城墙上的滚石纷纷砸在进攻的敌人身上,死伤众多。蒙军第一次进攻遭受重挫,只得停止进攻。当晚,陈寅指挥全城军民修复工事。第二天早上,蒙军增加兵力,攻势更加猛烈。陈寅带领忠义军和敢死队士兵奋力拼杀。一天一夜中,双方交战数十次,蒙军被迫退下休整。

  西河州城的战况传到桂如渊耳里,为鼓舞士气,他把陈寅的功绩向各地宣扬。结果不但没有鼓舞其他将领的士气,反而引发嫉妒,埋下祸根。蒙军多次进攻西河州城不下,砍伐树木制造攻城器具,又增加进攻兵力,把州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陈寅眼看防守越来越艰难,向桂如渊求援。过了好几天,桂如渊才派刘锐和忠义军将领陈瑀等人率领官兵和民兵一万多人前去救援。但刘锐走到七方关,陈瑀还没抵达仇池县,就以道路受阻为由,按兵不动,观望不前了。陈寅时刻盼望着援兵的到来。他带领军民与蒙军日夜拼杀,杀死和俘虏了不少敌人。如果援兵能及时出现,将蒙军歼灭在州城下,那将是一个多么令人振奋的事情啊!可直到陈寅死的那一刻,梦寐以求的事情都没发生。

  列宁说:“堡垒往往最先从内部攻破。”这话不假,西河州城在防守的关键时刻,出现了叛徒。西河州城无论是设计还是工程质量,几乎都是完美的。之所以说是“几乎”,是因为水门那里留有空隙。忠义军有一个裨将叫刘卓,也不知道是谁把他得罪了,一气之下,他翻越城墙逃出城向蒙军投降,同时告知了水门的秘密。蒙军改变进攻方向,集中兵力进攻水门。终于,八月十四日这天,蒙军如潮水般杀进了州城。

  西河州城破38万人被屠杀

  最后的时刻来了。陈寅没有逃走,回到家里,对妻子杜氏说:“你赶紧走吧,别管我了。”杜氏当然知道丈夫说这话的意思,生气地大声说道:“安有生同君禄,死不共王事者?”哪里有活着的时候与你一起享受朝廷的俸禄,而在死的时候不能一起为国家死的?杜氏服毒自尽。两个儿子和儿媳,也在杜氏身边相继自杀。陈寅把他们的尸体收敛在一起焚化。然后,陈寅换上官服,走上战楼,望着京城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市)的方向,点起香烛,哭着说:“臣始谋守此城,为蜀藩篱。城之不存,臣死分也。臣不负国!臣不负国!”我本来想守住这座城池,作为蜀地的藩篱屏障。可是,我没有守住。那么,只有死,我才算尽到了职责。我没有辜负国家,没有辜负国家啊!陈寅朝着临安府的方向拜了几拜,拔剑自刎。陈寅的宾客幕僚28人,也跟着一起自杀。陈寅另一个儿子最后赶来,也想自杀。一个士兵把他抱住说,不能让忠臣没有后代。士兵把他拖着,缒下城墙,结果摔断了腿,也死了。陈寅全家,悲壮殉难。

  陈寅,今河北涉县人,出身于官宦世家,漕司两贡进士,以父恩补官,绍定元年(1228年)出任西州知州。

  后来,有人写诗赞叹陈寅说:“不期溟海鹏千里,自守封疆鸩一杯。四十万民登鬼录,伊谁为使哭声哀。”与陈寅一同并肩守城的贾子坤,字伯厚,潼川府怀安军(军治故址今四川金堂县淮口镇州城村)人,嘉定十三年(1220年)考中进士。西河州城陷落后,贾子坤身穿官服,与全家12人一起自杀殉国。

西和县。周为西犬丘地。后秦襄公始列为诸侯,居西垂。战国秦为西县地。《史记正义》云:“秦州西县,秦之旧地,时献公在西县。”秦于骆谷(今西和县洛峪)置武都道。唐《括地志》载:“秦昭括地入陇西郡羌道,以其地置武都道。”《汉书;高后纪》记载:“高后二年正月乙卯,羌道、武都道山崩,杀七百六十人,地震至八月乃止。”西汉仍置西县,属陇西郡。《汉书;地理志》陇西郡“西县”条载:“禹贡蟠冢山,西汉所出。”西县得名于发源蟠冢山的西汉水。三国至西魏为上禄县地、仇池国地、长道县地等。仇池之得名,据宋绍兴甲寅(1134)忠训郎曹居贤所立《仇池碑记》载:“仇池福地本名维山,开山为之仇夷,上有池,古号仇池。”(乾隆《西和县新志;艺文》)后魏太平真君中置南秦州于仇池山,以位于秦州(今天水)之南而名。仇池山在县南60公里处。“仇池,方百顷,四面斗陡绝。”(《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因其易守难攻,地控陇蜀通道,汉晋以来为兵家所争要地。唐置汉源县,时人以为西汉水源于此,以之命名。北宋属岷州。南宋初移岷州治于白石镇,“镇台唐玄宗筑,汉代星陨于地成白石,状如龟,故名。”(《方舆览胜》卷70白石镇“古城”条)故址在今县西。及金人请和,朝廷从之,因改岷州为和州,但与淮南和州(今安徽省和县)重名,又因其为西汉水发源地,古有西犬丘、西县之名,遂冠“西”字,为西和州或西河州。明初降州为县。县名沿称至今

所以说“蜀西河人”就是现在的甘肃省西和(河)县人。萨真人萨守坚,南宋四川利州路西河州人氏也。自称:蜀西河人。自称"汾阳萨客",就是说我是“仙人萨守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