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消费维权,不是那么难的事
(2011-01-14 16:57:21)
标签:
杂谈 |
2009年,我国车市逆势飘红,以1379万辆和1364万辆的产销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随着这一顶名副其实的“高帽”被中国摘得,与此伴生的是,汽车投诉在不断增加。20010年3月9日,广东省工商局举办的“3·15消费者维权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上,省工商局领导称汽车投诉已经跃居各项投诉的第一名,超过了往年的通信投诉。而在车主的投诉中,汽车质量问题的投诉位居第一,比例高达45.8%,汽车质量已成为我国消费者投诉的众矢之的。当我们遇到问题时该如何维权?下面笔者列举几个消委会提供的案例,这几个案例告诉我们,汽车消费维权,只要用对方法,也不是那么难的事。
案例
汽车二次销售,消费者最终获退
李先生于2009年1月以83600元在某汽车销售店购买汽车一台,因车辆出现故障,先后经过三次维修仍不能正常使用。消费者致电厂家查询车辆识别码后,得知该车已于2008年12月份卖出,李先生认为该车属于二次销售车且存在质量问题,故要求该店退车。最后在工商部门的调解下,该汽车销售店无条件接受了消费者退车的要求,并赔偿消费者上牌费用,合计93000元。
专家观点:
这起案例涉及消费者的知情权。《消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法》第十九条规定,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4S店对于销售的汽车的相关情况,包括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性能、规格、等级、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以及汽车二次销售的情况,应当在销售时如实告知消费者。4S店未将该车属于二次销售的情况告知消费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应承担退货及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
案例
商家虚构车型乱收费
2009年,准备出手买车的刘倩在一家汽车品牌的官方网站上看到一款三厢车有标准版、舒适版和豪华版,价格相差数千元不等。根据自己的预算,刘倩决定购买其豪华版车型。来到4S店后,销售员表示,目前店内豪华版无现车,但厂方最近又推出了该车的尊贵版车型,价格只比豪华版贵6000元。这让刘倩不禁产生了疑问:“官网上并没有看到尊贵版车型的介绍呀?”对此,销售员解释:“车型刚刚推出,还没来得及宣传。”随后,刘倩就在销售员的要求下缴纳了5000元的预付款,并签订了购车合同。但在该合同上,销售员并没写明是何种车型,只是填上了车辆总价。可是,在刘倩签订销售合同之后却得知,厂方根本就没有推出所谓的尊贵版车型,这只是经销商在豪华版的基础上加装了的几样舒适、便利性配置后所虚构的车型。同样的配置,消费者自己加装,只需4000元。在感觉到“受骗”后,刘倩找到4S店要求撤销合同,并退还5000元预付款,但4S店却根本不予理睬。由于跟经销商的协商未果,刘倩找到了消委会进行投诉。经消委会认定,“经销商以欺骗方式销售虚构车型,本身就是消费欺诈行为。”消费者有权利终止汽车销售合同,商家应返还预付款。
专家观点:
购车合同多推敲“虚构车型”这种极端的案例,相信不会有太多车主碰到,但是类似的事件,其实绝不在少数。比如:商家在承诺低价后,等车主到店再次议价时,会对配置和各种额外服务不断加码,而很多初次买车的消费者,对这些配置和各种服务知之甚少,从而造成多掏钱等情况出现。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在买车时,为避免信息不对称,必须签订严格规范的合同文本,同时,还需要自身加强对汽车质量、价格与服务的了解。
案例
不可忽视的售前检测
2 0 0 9 年5 月, 王先生购买了一辆轿车。使用了大半年后,发现该车的中控锁失灵,本以为是小毛病,车主就将车辆开到4S店进行维修。经4S店检测后,认为中控锁失灵是由于中央控制器电脑板故障所致。但令王先生没有想到的是,当维修人员将车身打开后,发现车身大量进水,中央控制器完全浸泡在水中。4S店称,车身渗水是由于此前车辆遭受严重撞击,维修时裂缝焊接不严所致,维修费用需要车主承担。4S店的解释让自买车以来从未出过交通事故的王先生怀疑,自己买的莫非是辆事故车?但由于买车已经有半年时间,4S店对于“事故车”的说法予以否认。而确认这辆车是否是事故车的关键就在于,车辆被撞时间究竟是在出售前还是出售后。为了讨个说法,王先生决定通过国家检测部门为车辆进行鉴定。但据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冯树鸣主任称,“目前,只能对王先生的车辆受损原因作出技术鉴定,但究竟是在售前还是售后被撞仍无法作出时间鉴定。”而根据民事诉讼“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在车辆已使用半年的情况下,王先生根本无法举证。无奈之下,他找到了消委会进行投诉。工作人员问道:“提车时是否在PDI检测单上签字?”王先生听到这样的问题,更是摸不着头脑。据了解,王先生压根就不知道“PDI检测(商品车出库前检查)”这怎么一回事,更谈不上签字了。于是,王先生再次来到4S店要求查看该车的PDI检测单,4S店却以“消费者无权查看经销商商业机密为由”拒绝了他的要求。那么,车辆PDI售前检测单算不算商业机密呢?消委会的工作人员介绍,“在车辆销售过程中,消费者有权利对所购车辆进行售前检验,并在PDI检测书上签字确认,经销商则有义务协助消费者检验。”最终,4S店同意为王先生免费更换一辆新车,此事才告一段落。
专家建议:
PDI检测单是车主维权关键证据在本案中,PDI检测单成为消费者维权最为关键的证据。因为,根据“举证倒置”原则,经销商将未经过售前检测的车辆出售,在售后消费者对车况提出质疑时,经销商应对售前车辆的完好无损进行举证。而不少消费者在购车时往往忽视对车况的检查,甚至在没有检测的情况下,就在PDI检测单上签字。而有些经销商更是会在消费者买车时或者修车后,擅自冒签PDI检测单。另外,一般消费者对这个PDI检测的认识并不多,由此在售后中出现消费纠纷时,消费者明显处于劣势。PDI检测简称商品车出库前检查,是车辆销售前的最后一道工序。消费者必须认真对待,签字后就意味着用户认可了车辆售出时的状况。检查涉及到外观、遥控器、室内各种开关和配置、发动机内油量、仓内线束及螺丝的装配情况、有无漏油及漏水情况、各种传感器及卡子的装配情况、电瓶规格等。
购车小贴士:
一.选择车商须谨慎。尽可能选择规模较大的汽车专营店或大型汽车交易市场。汽车在保修期内必须到正规厂家的4S店或特约服务站进行维修保养。二.签订合同须全面。购车合同内容要具体明确,包括对商家的打折或让利,赠送等承诺也要以合同的形式明确下来。三.提车试驾须仔细。一看外观,由于车身会有灰尘,提车时要仔细检查车漆的颜色是否一致、车体是否存在划伤等;二点配件,备用钥匙的数量、备胎的状况等均应认真核查;三查机械元件,如底盘是否有过磕碰的痕迹、所用零件的新旧程度等;四看内饰、装潢是否与合同中的约定相符。四.解决争议须及时。妥善保管购车凭证,当发现车辆质量问题时,应当及时与经销商沟通协商,或及时向12315申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