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敏捷开发模式?与传统开发模式的差异?
标签:
云计算社交互联网大数据it |
http://s8/mw690/001YjOOkty6FqCuo3Y3f7&690
上周为实施方法论升级,到中关村参与一个敏捷过程管理的交流会。一位演讲者谈到从敏捷开发到精益开发。所谓精益就是面向客户价值的敏捷开发模式。小米的开发模式“快速迭代,随做随发”,不仅是过程的敏捷开发,我感觉就是面向精益的,且迭代速度非常快,一周一发。
一、先说一下什么是“敏捷开发”?再说小米,最后谈比较
敏捷开发提出于2001年2月。当时17名软件工程师在美国犹他州举行会议,讨论轻量级软件开发方法,并发布了《敏捷软件开发宣言》。这标志着敏捷开发的诞生。这一模式随后被硅谷创业公司大量应用,并于近几年被引入国内。
最初的“敏捷宣言”强调:个人和互动比流程和工具更重要;可运行的软件比复杂的文档更重要;与客户的合作比合同谈判更重要;对改变的响应比跟随计划更重要。
因此在敏捷开发模式中,一个项目被分解为多个部分或多个步骤。在每个阶段完成后,项目都可以拿出一定程度可交付的产品。这样做便于实现产品交付目标,降低整个项目的复杂度,同时在项目早期就能拿出初具雏形的产品
二、小米敏捷开发模式
研发团队由多个角色组成,包括:项目经理、产品、UE设计、前台开发、后台开发、测试、运维。产品研发的所有活动,以特性为中心开展的。但小米不是封闭结构,会通过论坛等直观交流方式收集用户建议,根据绝大部分米粉意见,分析米粉最需要的功能。
MIUI在2010年已出现,并逐步培养起了一批用户。然而,最初版本的MIUI仅仅只是Android系统的一个界面。当前MIUI中用户熟悉的语音助手、应用超市。。应用,都没有被包括在其中,而是在过去3年的开发过程中逐渐加入。每周的更新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修复bug所做的更新。
三、传统开发模式与小米的比较:
1.软件企业的传统开发模式,先确定产品经理,由产品经理先做产品规划、详细需求,再做产品,小米是边做产品,边做功能排序(按客户需求优先级),依功能排序,选择最重要的20%先做
2.小米的开发过程中可能没有设计文档,只有用户需求,或没有需求文档只有用户使用场景或测试用例(建立测试数据),用可运行产品代替需求文档
3.传统开发模式下,仅对一部分开发过程快速迭代,接受顾问反馈需求,小米敏捷过程重点放在开放环境面向客户上,开发能做到快速迭代,随做随发,这是面向客户价值的敏捷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老马奋蹄个人观点。文中表达的意见、判断、观点和陈述文字等内容均与用友软件无关。全部或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管理信息化领域从业者与有好奇心的同仁参考交流。欢迎关注老马奋蹄的微博、博客与微信,让我们一起在分享与思维碰撞中成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