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在云南再现:“小人国”的欢乐


标签:
格列佛蝴蝶生态园云南“小人国”李琳 |
分类: 乡村故事 |
云南世界蝴蝶生态园是集旅游、观光、度假、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大型生态观光。这是一个特殊的“国度”,有100人左右的臣民,身高100公分以下。他们身残志不残,自食其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种菜、种花、养猪、养狗、开餐馆等。他们养的猪,是医学上用的特别小猪种,最大不超过10公斤;他们养的狗,最大也只在一公斤左右。
蝴蝶生态园董事长陈明镜表示,他们准备建立慈善基金会,关注更多的残疾矮人。希望通过3到5年的努力,收养全国各地的3000名残疾矮人,让他们到这里接受培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一技之长。
云南世界蝴蝶生态园组织残疾矮人自己创业,应该说是一种善举,尤是给这些特殊的人办了一个学校,可以让他们在这里学习、工作、生活,极尽地享受生活的乐趣。
在“小人国”里他们生活得怎么样?“小人国”给游客带来了什么娱乐?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特殊的国度:
“现在,有请我们的国王隆重登场。”主持人话声刚落,身穿金黄色王袍,戴着黑色墨镜的“国王”在身后两名持剑侍卫的卫护下走下台阶,端坐在舞台中央的龙椅上。特别的是,这个“国王”是个小矮人。
在群山环抱的昆明市西山区黑荞母村的世界蝴蝶生态园里,44岁的吴志明每天为游客饰演小矮人世界的国王。
这位只有在节目中才成为“国王”的小矮人毫不避讳自己的身高短小,一段节目演完,来到人群中与观众拍照合影,其他小矮人们则继续表演歌舞节目《济公》。园区依靠游客来此参观旅游带来的消费和门票收入为小矮人们提供食宿、工资。目前小矮人们平均每个月都能领到1400元左右的工资,平均工资水平高于园区保安和其他服务人员。
游客在这里可以欣赏小矮人们带来的精彩歌舞节目,参观山顶独具匠心的城堡。“国王”说:“来这里的游客都很喜欢我们的节目,我也爱上了表演。现在一天不上班就感到很不习惯。”
看小矮人们表演得很尽兴,可以看到他们通过表演节目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
21岁的小小来自遥远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小矮人王国里的“公主”。她说:“我在高职学校里读了计算机专业大专。我们不希望把可怜兮兮的一面展示给正常人,不想以乞讨的姿态让大家关爱我们。我们要以我们的才能和自强精神去感染所有人。”
食堂对面是宿舍区,“国王”和其他的小矮人都住在这栋3层的楼房里。宿舍一楼有一间小矮人们的学习室,一些掌握了知识才艺的小矮人老师教其他人英语和舞蹈等技能。53岁的老崔是这里年龄最大的小矮人,她自己在园区商店卖东西,女儿则学习了舞蹈。由于每个月都有固定工资,她已经开始为女儿筹备婚礼。
“国王”说,他8岁就开始在外流浪,尝尽了人生百味。“早些年,我们这样的残疾人受歧视,生活比较艰辛。现在,残疾人的情况好多了。”让人感受到,“国王”其良好的存在感,正是源自“小人国”为其创造的价值感。
当然,“小人国”开放以来也饱受质疑。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高万红指出,如果一个企业利用残疾人身体缺陷满足观众好奇心来赚钱,那就是对残疾人本身的不尊重。
但云南大学人类学博士周雷认为,小矮人是正常人眼中的残疾人,也是残疾人眼中的正常人。不可否认的是,相对于正常人来说他们的就业和生活则较为困难。残疾人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侵害残疾人权益的现象仍时有发生。要解决这些问题,单靠社会福利单位是不够的。因此说,这种形式也是一种弥补途径。
一组数字敲打着社会福利事业的现实:如云南省,目前共有残疾人288万。去年,全省安排城镇残疾人就业5.5万多人次,农村残疾人就业84万多人次。因此,光靠政府指导性就业是不够的,必须依靠社会力量来互助。
一位50多岁的尹姓游客的话表达了他对用企业模式帮助残疾人就业的支持:让小矮人在一起生活,通过技能自食其力,这样才能让他们感受到生存的价值。
今年上半年,被称为内蒙古首善的李琳,来到昆明世界蝴蝶生态园实地查看小矮人生活状态之后,当即捐款10万元,用于改善小矮人的生活。该园负责人透露,他们将以此为契机,扩大对残疾矮人的帮助,面向全国收养残疾矮人,为他们找生活的出路与失去的幸福。
但是,我觉得此举还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如何解决小矮人离开亲人之痛苦,因为他们从小和父母一起生活,因为特殊的身体,肯定会有特殊的照顾,这种依赖性会很强。二是如何兼顾他们的婚姻生活。三是如何防止社会的误解,可能会认为这是在赚取小矮人们的劳动,或者,仅仅是为了旅游产业,吸引眼球的一种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