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政府与个人可以双赢——征地程序的司法性

(2012-08-29 17:15:36)
标签:

杂谈

                          http://s11/middle/6b9fd251tc8640b8b836a&690

                                          杨俊锋

 

我国现行土地征收程序中,可否征收、如何补偿基本仍是行政机关自己关门说了算,被征收人则沦为被动挨宰的“羔羊”。这既不利于约束征地行为、保障私人权利,也降低了民众对征地的认同和接受度,加剧了民众与政府的对立,极易出现个人与政府双输的局面。

 

 

   “制约可能是力量的渊源,这并非自相矛盾,而是一种充满悖论的洞见”

                                               ——斯蒂芬•霍尔姆斯

 

自由的历史基本上是奉行程序保障的历史”F•弗兰克福特大法官。没有正当程序,公权的滥用就不会遇到任何障碍,一切权利都将因其不可操作性而变得毫无意义。而且正当程序也有利于提高政府行为的效率与可接受性。

土地(及地上的房屋)不仅仅是财产,而且是私人的重大财产与安身立命之本;而土地征收乃是直接剥夺私人房地产的行为,因此征收不仅当然应循序正当程序,且正当程序对其要求也更为严格——因为正当程序不仅普遍适用,而且还要根据所适用的具体事项的不同而变通。

当下我国土地征收引发的恶性事件早已令国人审“美”疲劳,其重要根源正在于正当程序仍然缺席。去年颁布的“城市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尽管已有不少改进,但仍相差甚远且不得要领,调整范围也非常有限。限于篇幅,兹先从征地程序的司法性说起。

一般而言,土地征收程序必须是“根据合理的法律原则,遵照诉讼和证据规则而实施的充分、公正的司法程序(full and fair judicial proceeding)。如何才算充分、公正的司法程序?

征收裁决者中立

自己不能做自己案件的法官”乃正当程序两大基本内涵之一征收是对私人重要财产的最重大限制,可否征收与如何补偿当然就更不能由征地方(或用地方)自己说了算,而必须依照职能分离原则,由中立性的裁决者决定。

因此,法治国家通常的征地模式是,征地方不得自行作出征地决定,而必须向中立的裁决者(不同于我国城市房屋征收'中征收补偿达不成协议时的裁决',因为这是在征收决定作出后的对补偿争议的裁决)提出征收申请,由其进行听审(hearings)、裁决。

例如,在美国,议会有权决定征收裁决机构的具体形式到底是法官、委员会还是一个裁判机者(arbitration)但无论如何征地听审要由一个公正、无偏私的法庭tribunal进行;日本的征收裁决者是专门设立的、具有高度司法性和专业性的收用委员会,委员的地位和身份保障类似于法官,可独立行使其职权,不受任何干涉;而法国则直接规定征收的裁决权属于普通法院(普通法院中专设的公用征收法庭),因为普通法院独立性最强,法国人认为普通法院才是个人权利的最好保障。

及时、充分告知

告知是正当程序的最起码要求,也是当事人知情权的内在要求。由于征收裁决乃是一种(准)司法程序,因此征收裁决的告知几乎与正式司法诉讼的要求相同,这样更有利于确保被征收人切实获知与其利益相关的信息更好参加征收听审抗辩

例如,告知不仅应在征收听审前提前进行,而且还要给当事人留出足够准备抗辩的时间(如德国法规定的期限是一个月);必须以书面形式而绝不能采取口头方式;必须个别主义的方式告知(即对被征收方要逐个通知),而不能仅采取公告等推定通知方式,确保当事人知悉;还必须将征收方案的内容与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详细告知,并使之清楚地了解听审的时间地点等等违反上述规定的,征地申请即为无效。

正式听审(formal hearings)

正当程序的最核心要求是听取利害关系人的陈述、抗辩。据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听审可以上溯到伊甸园中,上帝在召唤亚当和夏娃并听取其辩护后才做出其判决。而且对当事人利益影响越大,听审程序就越应严格。由于土地征收对于私人权利影响重大,因此法治国家一般要求征收裁决采取正式听审的方式,以充分保障利害关系人的陈述、抗辩权。

听审要求采取言词审理并以公开为原则,以确保当事人充分地陈述、辩论质证和程序的公开、透明。例如,美国法要求财产所有人有权出席听审、表达意见、出示证据、对有关应否征收、如何补偿的事实、证据和请求进行辩论、质证。“如果在听证中没有给财产所有人提供一个这样的机会,就违背了正当程序”;而且,如果征收方“不能表明其具有征收的权利,法院会根据财产所有人的抗辩驳回征收申请。在未先行确定财产所有人在答辩中提出的问题,法院不得继续进行征收程序”。

而且,所有的利害关系人都应当有权参加庭审。一般上,各国征收裁决程序参加人的范围极为广泛,例如在美国,参加人不仅包括征收双方当事人,而且由于征收涉及到公共资金的使用,所以不能排除纳税人听审资格。

为避免听审过程流于形式,征收决定必须根据听审案卷笔录,并以合议的方式做出。裁决既可能是准许征收请求,也可能是否驳回申请(据说,美国当前征地行为很少,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便是很难通过征收裁决)裁决书的内容尤其是对于影响当事人权利义务的事项应尽量具体并应说明做出裁决的理由(reason-giving)

我国征地程序的特性

准确地讲,我国征地制度中不仅不乏程序制度,而且还极为繁琐、复杂,时限长、成本高。但这些程序大多属内部程序,与正当程序不仅无关而且相冲突。同时,正当程序所要的基本制度却仍极为匮乏。

    我国土地征收立法只是规定征地决定作出之后,才发布一纸“公告(而非逐个通知)”了事,更无违反告知义务的法律后果。同时,征收决定机关并无必要的中立性。而且,现行征地制度并对征收与补偿决定的作出规定任何听审程序,被征收人在征收与补偿决定作出前完全无置喙的机会;听取意见程序基本都是“马后炮”,而且被征收人的意见并无法定的效力,实质上等于“说了也白说”。

总之,可否征收、如何补偿基本仍是行政机关自己关门说了算,被征收人则沦为被动挨宰的“羔羊”。这既不利于约束征地行为、保障私人权利,也降低了民众对征收行为的认同和接受度,加剧了民众与政府的对立,极易出现征地中个人与政府双输的局面。

例如,在城市土地征收中,“收回”土地使用权只需土地主管部门报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或者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即可。作为申请人的“土地主管部门”往往即作为批准机关的直接下属部门,两者利益高度一致,同时根本没有任何公开的听审程序(后续的房屋‘征收'决定也基本如此)

在集体土地征收中,现行法把征地审批权上收到国务院和省级政府试图以此控制农征收(这是我国的惯有思路,即:依赖于纵向上由更高行政级别机关管辖而不是通过横向的正当程序来解决问题,如死刑复核)但它们仍同为行政机关(省级政府有时本身就是征地方或利害关系方,而作为最高两级行政机关又容易受制于信息不对称和“鞭长莫及”、执法资源短缺的困境(尤其是国务院作为征地审批机关时),进而而难以有效审查(如经常出现地方通过‘化整为零'规避审查)。更重要的是,征地审批过程也同样完全是内部程序。

另外,我国城市房屋征收条例规定补偿按照市场价评估,这当然是一大进步。但问题是,把评估价值作为决定补偿的直接依据,而非通过听审程序由补偿双方当事人的辩论、盘问与质证,显然无法确保补偿标准的公正性与可接受性。尤其是在评估机构中立性较差的现状下,这对被征收人极为不利。这其实正是我国城市土地征收补偿纠纷的重要原因。

改革建言

我国征地制度在贯彻正当程序的基本要求上,要走的路其实还很长。仅就提高征收程序的司法性而言,应考虑如下几点:

第一,提高征收批准机关的中立性,而不能再由行政机关对可否征收和如何补偿自己关门说了算。征收申请与补偿的裁决权可由法院直接行使(而我国当前城市土地征收却恰恰相反,把征收裁决权赋予行政机关,而把执行权赋予法院)。

第二,改革告知与听审程序,确保当事人尤其是被征收方事前和事中(而不能仅限于事后),对于可否征收和如何补偿等事项,享有充分的知情、参与和抗辩。而且征地决定只能根据听审笔录作出,并要有充分的说理(尤其是当事人意见不采纳的,要有充分的理由并予以说。如果由法院行使征收申请的裁决权,那么就直接适用开庭审理程序。违反上述规定的,征收申请应归于无效。

 

  (作者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学者)

本文原载《南方周末》2012-08-24,原文见

http://www.infzm.com/content/8006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