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中幼儿参与性的培养——小班数学活动《苹果熟了》教学反思
(2018-05-16 20:02:39)
标签:
教育育儿 |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领域的活动来得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在发展。于是就要求老师在组织指导活动中要多花心思。《苹果熟了》这一活动属于数学活动,主要是为幼儿以后理解数概念作心理准备。《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内容具有"全面性"、"启蒙性"、"渗透性"的特点,这反映了新的幼儿教育课程整合观念的导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游戏的形式展开活动,从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出发,在动动、玩玩、做做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辨别红、绿两种颜色和形状大小进行归类,逐步积累类的经验,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并在活动中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幼儿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的课程观和知识观也告诉我们:“幼儿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建构和发现知识,不是知识的旁观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创造者,而且幼儿的这种角色不是教师仁慈地赐予的,而是他们作为学习者天然具有的。”在幼儿数学教育领域中,让幼儿真正做到“学会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解决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把他们作为一种知识储备或是教条。”根据这一活动的设计理念,我将活动的目标定为:1.运用观察法比较苹果的不同特征,按颜色、大小进行正确分类。2.在游戏中能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指南》中提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幼儿在科学领域中的数学活动让他们通过直接感知与参与获得直接经验。
活动一开始我将幼儿带到四棵结满不同大小的红苹果和绿苹果的苹果树下,让幼儿说说他们看到了什么,以此让他们区分红和绿,大和小。然后通过帮助小松鼠摘苹果的游戏激发他们的兴趣,这一环节中幼儿表现出的兴趣很高,能够根据教师指令摘出相对应的苹果。比如红色的大苹果、红色的小苹果等。第二环节是请幼儿将摘到的苹果能够手口一致的点数、并能说出自己一共摘了几个苹果。第三个环节是根据颜色和大小标记来把苹果送回对应的篮子里。通过送装苹果的游戏帮助幼儿积累有关类的经验,采用这样的方法,人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其中,个个都能动手,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积极性极高,一点也不感觉到枯燥。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喜欢动手,主动把苹果分好,大多数的小朋友能准确地根据苹果不同的特征分好,只有三个苹果送错了,但在同伴的帮助下,送错的苹果很快就被纠正了过来,孩子们有了初步的关于类的经验。
在本次的教学活动中,我坚持师幼之间、幼幼之间的双主体、多边互动的原则,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信任他们的创造潜能,尊重幼儿之间的差异。整个活动的中,我是以情景“帮助小松鼠摘苹果、送苹果”,贯穿始终,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环节过度自然,层次分明。目标基本都能达成。对于这次开展的教学活动,虽然有不经人意之处,但是经过这次活动前前后后摸索学习,让自己有了一定的提高,多多锻炼才会更好的成长。在活动中教师应加强孩子的常规管理,对每一环节完成之后孩子接下去应该做什么提出更为明确的要求,这样孩子们的精神会更加集中,课堂秩序也会更为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