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2010-11-11 22:44:56)
标签:
杂谈 |
之前朋友留言在博客空间说,特立独行的高跟鞋老师,另一位朋友立马告诉我,每次他想到特立独行,就会很自然的想到猪,其实我一直不排斥这种可爱的动物,事实上以前看过一篇报道说,猪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之一,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大智若愚吧。
今天,又一次典型水瓶式的离经叛道了。上午的语文课,学校安排了其他老师的公开课,所以让学生自习。不过鉴于放牛班孩子一贯的自由散漫,考小尼在通知学生自习的一瞬间,灵光一闪,安排了班上最有思想的孩子做小老师,带领同学背诵古文单元的课文,又找了那个常常对我觉得愧疚的孩子做纪律监督员。虽然他们还是玩了大半堂课,不过我还是很得意自己的安排,或许只是增加点新鲜感,又或许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吧。
晚自习补上白天的语文课,说实话,在昨天备课的时候,看了几遍,还是无法理解这篇叫做“说‘屏’”的文章到底在说什么,于是上网搜索资料,意外发现有个老师基本跟我的观点一致,很尖锐地提出“到底初中语文课本想教什么”这样的质疑。斟酌再三,决定扔开教参,把这篇泛读课文(也就是基本考试里不会出现的课文)作一个新的尝试,启发学生挑战一下他们原本就不喜欢的课本。
课文虽然写的麻麻待,不过倒是引用了一些诗词,如杜牧的《秋夕》,汤显祖《牡丹亭》的原文,甚至张恨水《金粉世家》里的一句话,于是很好很神很强大的“万能语文老师”考小尼,又夸夸其谈了许久,说宫闱寂寞,说汤显祖,也说莎士比亚,说冷清秋,也说《红楼梦》。其实很多时候,只有在我说这些课外知识的时候,孩子们才会热烈的拍和,或许像他们说的,他们知道的太少,甚至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通篇理解文章的意思之后,开始让孩子们试着寻找有没有更好的逻辑来改写这篇文章,在简单的梳理了脉络之后,把这个当作了课外作业留给他们。恐怕学校里不会有第二个老师这样做,事实上,我也如履薄冰地上完了这堂课,甚至到现在心里还有些打鼓,不知道自己到底对不对,只是我相信“尽信书,不如无书”,虽然这样的观点未必适应这里的环境,但拿一篇不会出现在考卷里的文章来做个试点,应该不会是大错吧。
语文教研组的负责老师说,要安排一节我的公开课,可能是古文部分,因为这里的老师觉得在教授古文的时候很困难,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差。这让我很紧张,一来我的孩子们并不是基础好的那些学生,二来两个多月以来,他们已经习惯了不举手回答问题,这让课堂纪律看起来有些糟糕,三来一贯自诩为“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三脚猫”的考小尼,习惯了在课堂上发散性的东拉西扯,除了为了保持孩子们的热情,引发兴趣之外,更希望能融会贯通他们各个学科的知识,帮助他们去整理一个知识体系出来。怕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被叫好,尽管可能在班上这还算叫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