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保,退还是不退,这是个问题。
(2011-11-30 19:59:51)
标签:
险普精算师说保险退保保险常识 |
退保,退还是不退,这是个问题。
保监会刚发布的保费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寿险业实现保费收入7779亿元,同比下滑7%,退保率升至3.14%。根据国寿、平安、太保的三季报,三家上市险企前三季退保金合计达到379亿元,同比增幅超过50%。说寿险业正遭受一次退保潮也不为过。
投保人为什么选择退保,原因有很多,如:
投保人经济比较紧张,需要退保赎回现金应不时之需。
市场利率的变动:
-
-
某公司的风险出现突发事件:2008年的友邦保险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家当时陷入次贷危机漩涡的公司,在世界各地都出现了异常的退保潮。
消费者的保险目的发生了变化:如某人用按揭购买了一套住房,他投保了一份定期寿险,目的是保证在他不幸身故时,房子贷款由保险公司偿还。过了几年后,他还清了贷款。原来的保单就失去了原来的目的。
销售人员的误导:这有可能是我国现阶段的退保潮最重要的原因。一些保险销售人员急功近利,故意隐瞒保险的特点,比如本来是10年期的保险,却告诉客户可以随时支取。更有甚者,不告诉客户买的是保险,只说是银行理财产品,或高息储蓄。一旦客户发现保单的收益率明显低于预期时,退保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那么退保对于我们保险消费者,是不是一种比较理性的作法呢?或者说退保可能会给我们保险客户带来什么损失呢?
如果是在保险的犹豫期内退保,消费者的损失很小,一般来说是10元工本费而已。一般保险公司规定投保人收到保单后10天为犹豫期。在此期间退保,保险公司通常会扣除工本费后退还全部保费。为了防范银保营销人员误导客户,每家保险公司一般都会在10天犹豫期内对客户进行电话回访,提醒相关的权利和义务。
超过犹豫期的退保可能会给投保人带来比较大的损失。损失因产品,保单的年限,缴费的方式等等而异。投保人一般情况下不能拿回全部已交保费和利息,只能拿到所谓的保单现金价值。
保单现金价值又称“解约退还金”或“退保价值”,它的计算比较复杂。简单地说是由投保人已缴纳的保费去掉保险公司在该保单上分摊的各种费用开支,包括佣金,管理费用,纯保费等,再加上剩余保费所生利息,最后减去退保费。
在保单生效后几年内,由于高额的前期费用和退保费,保单的现金价值很有可能比已交的总保费低。举个例子,某投连险(万能),每年交保费10000元,两年共交20000元。假设该险种首年初始费30%,第二年10%;退保费用第一年扣10%,第二年7%;风险保费加上资产管理和其它费用,第一年假定为400,第二年为500;如果投资盈利每年10%。如果投保人第一年退保,他只能拿到6534元;如果投保人第二年退保,他只能拿到15447元。从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即使投连险的投资账户在盈利的情况下,投保人在保险期间的前几年退保,依然可能遭受比较大的损失。如果投资账户亏损的话,投保人拿到的退保金就更少了。
除了直接的经济损失外,退保还有可能给投保方带来其它方面的损失。如果投保人重新投保,保险公司对被保险人要再次核保。有可能因被保险人的身体健康发生变化而大幅度提高保费,甚至拒保。当然,投保人还要又一次承受保险公司高昂的前端费用等等。
如何尽量减少退保带来损失呢?
如果是因为销售人员的误导,投保人对购买的产品深恶痛绝,建议大家也不要意气用事,赔多少钱也要去退保。毕竟那是你们自己的钱!比较好的办法就是等待,一般来说,保单生效后5年,退保费就没有了,前期费用也由几年的投资收益(如果走运的话)摊回了。到那时再退保,损失可能会小一些。
如果是因为临时现金周转不开,不能缴纳保费甚至急需现金,也不一定非要选择退保。
-
-
-
-
总之,退保,退还是不退,还真是个问题!建议大家在退保之前,衡量一下上述各种方法,包括退保的利弊,最后选择最适合自己具体情况的解决办法。也就是,使自己的保障利益极大化,自己的各种损失尽量极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