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4年10月04日

(2024-10-04 10:39:48)

    《古城又飘桂花香》(散文)

      

             梅锦煊  

 

桂花种子早已根植于古城的沃土,桂花馨香早已沁入古城的肌脉。桂花,她是古城人的仪态,也是古城人的芳心,还是古城人的情志,更是古城人的灵魂!

                    ——题记

 

壬寅年的夏秋之交,气候有点反常,连续的酷暑高温,竟然使得每年在中秋绽放的桂花,也被熏染得放慢了脚步,直到九月,白堤岸边的银桂,才飘出了几丝馥香。

忽然想起,把桂花作为苏州的市花,应该是在1982年正式命名的吧,一晃四十年了。稍感意外的是,这一年还有件大事,就是启动 苏州的古城保护,市花的命名竟与古城开始实施保护,在同一年份,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偶然相遇?

古城人爱桂花,由来已久。小时候,在古城的一条小巷里生活,背着书包上学,会穿过几条深巷,翻越小桥,路过院子,在那个桂花飘香的季节里,最喜欢上学路和放学途,因为早晨是一路桂香送你上学,傍晚也是一路芬芳伴你回家。不知是哪家庭园种了木樨,也不知是哪处转弯墙角植了金粟?邻家的小园里,种了两株瘦瘦的丹桂,同学们就会找一些理由去园子,顺便轻轻地摇一摇树杆,把落下的金粒,夹到课本里,为教室带去一缕芬芳。

桂花深受喜爱,因为她有许多美好的寓意。嫦娥奔月,蟾宫折桂,桂子云中落,天香云外飘。桂花深得姑苏百姓的喜爱,更受姑苏文人的青睐。古典园林中,都留下桂花的倩影,比如,留园有“闻木犀轩”,网师园有“小山丛桂轩”,耦园有“木犀廊”,怡园有“金粟亭”,甚至虎丘佛慧寺、半塘寿圣教寺等,多出种植桂花。尤其是历史上,农历八月,山塘就有桂花节、桂花市。《吴郡岁华丽记》有记述:桂子飘香,金风荐爽……曦轮倾夕,继以娥月。桥行斟酌,串百颗之骊珠;亭坐可中,听十番之云乐。金粟香中,清夜冶游,殆无虚夕。这便是当时山塘桂花节时,河上画舫日夜歌舞的盛况。

追溯桂花萼历史,据说最早在春秋时期就有记载,到了汉代,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也提到了桂花。而我们苏州的桂花,不仅悠久,而且蕴深,否则是不能成为全国五大产区之一的。有一种说法,说苏州的桂花,最早是由白居易从杭州天竺寺,带到苏州后,在城东开始种植的。又有人考证后,对这个说法,予以质疑。我倒希望前一个说法是真实的:一位大诗人,以桂花为媒,沟连起两个人间天堂之地,而且,一千多年后,这两地都以桂花作为市花,委托桂花代言,向世界展示苏杭的美好、芳香。这个轶闻趣事不但浪漫,而且圆满。

古城里的桂花,尤显独特、珍贵。古城保护,重点在于护型态、护灵魂、护根脉。四十年来,作为一朵奇葩,桂花无时无刻都在为古城添光靓色,她以特有的意蕴和芳香,护住了文化之魂。从这个意义上说,确定市花和实施古保,同年起始相与,不是巧合,而是一种互动、一种睿智。

古城又飘桂花香,古城每年都会飘来桂花香,无论是风调雨顺之年,还是偶有异象之岁,因为桂花种子早已根植于古城的沃土,桂花馨香早已沁入古城的肌脉。桂花,她是古城人的仪态,也是古城人的芳心,还是古城人的情志,更是古城人的灵魂!

 

                   (写于2022103日)

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