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东岳庙道教正一道琉璃牌坊机灵鬼透亮碑朝外大街 |
分类: 北京原风景 |
1900年以后,随着时局的动荡,东岳庙也渐趋衰落,仅靠出租房屋来维持日常用度。庙里先后遭到义和团和军队的骚扰。1947年时,又有一批来自山西和东北的流亡学生住在庙里,他们以破除迷信为名进行了大规模洗劫,更加重了东岳庙的损坏程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岳庙先是因为附近火药厂的爆炸而被震碎了不少塑像,后来整座庙又被北京市安全局占用,从而宣告关闭。直到1995年,北京市政府才决定恢复东岳庙,庙中所驻机关全部腾退,并随后建立了北京民俗博物馆,于1999年正式对外开放。1996年,北京东岳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8年5月3日,国家再次重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政策,将北京东岳庙归还道教,至此,中断了70余年道教活动的北京东岳庙,重新又有了玄之又玄的茅山道士。
3、琉璃牌楼: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为三间四柱七顶的黄彩琉璃牌楼。屋顶为歇山顶,正脊两端有鸱吻和螭吻,正中饰火焰宝珠。牌楼现在与庙门隔朝阳门外大街相望,原本东西还各有一座木制牌楼,现已拆除。
4、在牌楼正间的南北两面各有一块石匾,宽2.8米,高0.9米,北面书“永延帝祚”,南面刻“秩祀岱宗”,相传为明代宰相严嵩所书。1990年9月朝阳区文化文物局拨款予以维修。
5、山门:是东岳庙原本的正门,1988年因拓宽朝外大街而被拆除。(照片来自网络)
6、山门内的东西两侧有钟鼓楼。东侧的鼓楼
7、西侧的钟楼
8、东侧鼓楼立额上题“鼍音”,西侧钟楼立额上题“鲸音”。何谓鼍音?鼍,俗称猪婆龙,爬行动物,为鳄鱼的一种,再说白一点就是扬子鳄。皮可以制鼓,再有,其叫声如同敲鼓,所以用鼍音来比喻鼓楼。何谓鲸音?因为撞钟的木杆为鲸鱼形,故用鲸音来表示钟楼。
9、棂星门:现在东岳庙的庙门其实是原本的二道门--棂星门,在山门拆除后,这里作为了正门。原来悬挂在山门的康熙帝御书“东岳庙”横匾也移到了这里。
10、瞻岱门:庙门内即为瞻岱门,是一座五间庑殿顶的过厅式殿堂,又称龙虎门、瞻岱殿。
11、瞻岱门悬挂楹联:阳世奸雄,违天害理皆由己;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
12、东旁门楹联:阳世阴非,在尔心还想欺饰;假善真恶,到此地难讨便宜。
13、西旁门楹联:倚势欺人,人或容,神明不恕;瞒天昧己,己未觉,造物先知。
16、东侧五位太保
17、西侧五位太保
18、瞻岱们后殿挂“东岳大帝宝训”。 【天地无私,神明鉴察。不为享祭而降福,不为失礼而降祸。凡人有势不可使尽,有福不可享尽,贫穷不可欺尽。此三者,乃天运循环周而复始。故一日行善福虽未至祸自远矣,一日行恶祸虽未至福自远矣。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损人利己切宜戒之,一毫之善与人方便,一毫之恶劝人莫做。衣食随缘,自然快乐。算什么命,问什么卦,欺人是祸,饶人是福。天网恢恢,报应自速。谛听吾言,神人监服。】
19、瞻岱门两侧过道内的墙壁上各悬一个大算盘,书有“毫厘不爽,乘除分明”句,寓意人世间善恶因果,就象这算盘一样公正。提醒人们因果自有报应,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此物相传由满人葆享所献,葆享是清朝光绪年间的山西布政使,家住朝内拐棒胡同。光绪六年十一月十三日,儿子结婚,日子是让道士给选的,当时有一个在朝为官的御史叫邓程修,前往道喜,遭门房冷遇,便生报复之心,在皇帝面前告了葆享一状,说葆享在圣祖仁皇帝(康熙)的忌辰之日为其子举办婚礼,大摆宴席,实属大不敬之罪。皇帝将葆享革职查办,葆享感到非常意外,同时也觉得很窝囊。就叫外孙子做了两个大算盘,挂在了北京东岳庙,让东岳大帝主持公道。据说这两个大算盘挂上不久,邓程修就得病死了。后来人们就用北京东岳庙的算盘作为镇宅辟邪的吉祥物了。
20、福路:出瞻岱门向北是一条御道,直通岱宗宝殿,称为“福路”。
21、福路起点西侧,有一株老槐树,人称“寿槐”。京东民间流传“先有老槐树,后有东岳庙”,以喻树龄极长,据传在800年以上,民间赋予它祈盼健康长寿的吉祥寓意。由于年代久远,树身已成空洞,只剩三分之二存有树皮,且不足五公分厚,2003年入夏起,古树从内到外得到科学养护。
22、祈福
23、东侧碑亭立康熙御碑:康熙四十三年(1704)立,螭首龟蚨,刻满汉文,首题《东岳庙碑文》。清圣祖御笔,记述了康熙三十七年(1698)东岳庙失火后皇家出帑银重修的经过。
24、西侧碑亭立乾隆御碑:乾隆二十六年(1761)立,螭首龟蚨,刻满汉文,首题《东岳庙重修碑记》。清高宗御笔,记述了乾隆二十六年皇家出帑银重修东岳庙等事项。
25、碑亭内
26、碑亭藻井
27、铜特:是一种叫做“特”的神兽,长着马头、骡身、驴尾、牛蹄,俗称铜骡子,高三尺许,鞍背铸康熙戊子年(1708年)制,为京城善士所献。摸铜特是老北京庙会习俗,曾流传“东岳庙的铜骡子能治病”,哪里不舒服,只要先摸摸自己,再摸摸铜骡子相应的部分,病自然就好。原铜特移到了白云观的老律堂前。
28、玉马:原由白瓷烧制,光洁如玉,人称“玉马”。康熙皇帝南巡,此马侍驾有功,又称“御马”。原物现已不存。
29、七十六司回廊
30、这是其中之一“土地司”,土地崇拜源于原始先民对土地负载、生养万物的自然属性的崇拜。后来,土地神成为管理一方的守护神,保佑五谷丰登、家宅平安、添丁进口、六畜兴旺。
31、岱宗宝殿:东岳庙的主殿,始建于元代至治二年(1322)。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遭火焚,三十九年(1700)重建。乾隆朝又加修葺。大殿面阔三间,顶为为单檐庑殿顶,绿剪边琉璃瓦屋面。殿身的梁、柱、檩、枋均绘有皇家才允许使用的金龙和玺彩画,正面檐下悬挂华带匾“岱岳殿”,四周雕饰盘龙,包有金叶。大殿前建有月台,摆放铜香炉和石五供,台前东西有焚帛炉。
34、殿内匾额“岳宗昭贶”
35、东配殿三茅殿。“三茅真君”指的是道教茅山派祖师茅盈与两个弟弟茅固与茅衷。相传东岳大帝将女儿许配给茅盈,其后来成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代理大生之案,与东岳大帝同签世间生死,统领五岳神仙。
36、西配殿炳灵公殿:供奉东岳大帝三太子炳灵王尊神,他是统领“三山”(龙虎山、阁皂山、茅山)的正神,宝诰有云:“尊父威权,体天行道”,“体性炎炎,降福降祥降福祉,正心耿耿,广文广武广仁慈。”殿堂左右侍立六武将,各具神态,颇有威势。
37、阜财殿:“阜”即多也。殿内供奉财神6尊,可以算是全国各宫观中供奉财神最多的殿宇。殿内手拿金元宝的是文财神比干,保佑世人官运亨通,学业有成;旁边端坐武财神赵公明,道教中奉其为“上清正一玄坛飞虎金轮执法赵元帅”,统帅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专司迎祥纳福、商贾买卖。
38、西有广嗣殿:位置与阜财殿相望。“广”亦多也,殿内供奉“九天监生明素真君”和“九天卫房圣母元君”,俗称子孙爷爷,子孙娘娘。民间传说他俩就是周文王夫妇。殿堂两边是送子郎君,二人身上爬满机灵儿童,很是有趣。多有一些求子、祈愿夫妻和睦、合家幸福的信徒前来焚香叩拜。
39、岱宗宝殿前东西各有碑林:东碑林、西碑林。前文说到东岳庙有三多,“石碑多”便为其三,原东岳庙的各院落内都立有石碑,最多时达160多块,数量居京城之冠。现存的一百余块石碑全为元明清三代的作品,多为历朝修建东岳庙碑记和民间善会石碑,种类齐全,品味高贵,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
40、碑林中最著名的也是最早的碑刻是元天历二年(1329年)的《大元敕赐开府仪同三司上卿玄教大宗师张公碑》,俗称道教碑,世称镇庙之宝。为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奉敕撰文,书丹并篆额。赵孟頫喜好道教,与玄教大宗师张留孙、吴全节交往甚密,曾奉旨为二人画像,悬挂在大都崇真宫中。至治二年,张留孙羽化,赵孟頫悲痛不已,不顾年老体衰,毅然奉诏撰写《张公碑》。洋洋两千余字,详细记述了张留孙生平之事迹,赞美之意,溢于言表。数月后,赵孟頫也辞世而去。2001年经专家鉴定,该碑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41、碑刻局部
42、文革期间,庙内碑刻遭到严重破坏,大部分被推倒砸碎,文饰也被凿去,有的碑身上还用黑墨划上了革命标语。推倒后的碑刻或用作地基或深埋地下。1995年底东岳庙被朝阳区文化文物局收归时,完好的碑仅存18通。后来,掩埋在地下的石碑又重新被挖掘出来。1997年底石碑修复工程开始,历时一年,基本上按原来的位置归位。目前,中路正院东西碑林共有石碑89通,重现了东岳庙“石碑多”的特色景观。
43、“机灵鬼儿”:东碑林里有一通清顺治年间的《重建东岳庙金灯碑记》碑,碑座两侧各刻有一个提着灯笼的小道童。这俩小道童头上挽发,身穿道袍,双手擎竿,竿尖挑一灯笼。道童身边五彩祥云缭绕,身后是一株枝叶扶疏的老树。由于雕工精湛,据说不论从哪个方向看去,都像在冲你笑,被人们称为“机灵鬼儿”。也有传说,因年久通灵,这两个小道童常在晚上提着灯笼出庙玩耍,到庙门外小摊上佘糖果吃,摊主到处打听,却没人认识这两个小童儿,后在夜里偷偷尾随身后,见二人进了庙门,遂不见了踪影。第二天到庙里来找,发现了碑坐上的两个小家伙。于是,将左童的灯笼用纸糊上,右童的一只脚用线捆住,从此以后再也没见到打着灯笼的小道童出庙玩耍。可惜的是,现在那俩道童的面部已经残破,看不见这俩“机灵鬼儿”的笑模样了。
45、“透亮儿碑”在福路西边,是清顺治七年(1650)的一个碑记《白纸圣会碑记》,因碑首两条盘龙有六处有意刻漏而得名。这种透雕手法用在“螭首龟趺”碑刻的极为少见,在视觉效果上更具立体感。老北京人十分形象地叫作“透亮儿碑”。
46、“小金豆子”:在“岱岳殿”西侧的殿台基上,有一块青白石条,其上有大小如豆的自然铜矿脉点。雨过天晴,金光闪闪。“小金豆子”由此得名。现在,这块石头已经用玻璃罩起来。据说,游客只要从这块石上迈过,今后一定有财运。
47、东岳庙殿堂布局、规制极高,为前朝后寝式,以工字廊与岱岳殿相联的是育德殿。
48、育德殿本为东岳大帝和淑明坤德皇后寝宫,为庑殿顶,面阔五间,前出抱厦,内饰龙凤天花,与岱宗宝殿相呼应。殿内悬挂清代道士娄近垣所书的“玄妙赞化”匾,原供奉东岳大帝和淑明坤德帝后的神像,现在供奉明代成化年间三官大帝坐像,殿内另有年、月、日、时四值功曹侍立,马、赵、温、岳四武将护法,均为楠木雕刻加彩绘,生动传神、栩栩如生,表现出明代时期巧夺天工的造像艺术工艺,以及造像者对神的敬意。
49、育德殿外饰
50、育德殿匾额
52、工字廊东侧东太子殿
53、东岳庙中路的最后部是一座二层的后罩楼,原来有玉皇阁、碧霞元君殿(东岳大帝的女儿)、斗姆殿、大仙爷殿、关帝殿、灶君殿、文昌帝君殿、喜神殿、灵官殿、真武殿等,现已改为北京民俗博物馆的展厅。在西边楼下还有三间御座房,是供皇帝来庙祭典或去东陵祭祖路过时休息使用的。
东岳庙的东院以居住为主,建筑较为分散,生活气息较浓。院内回廊环绕,栽满了奇花异果,并精心布置了亭台怪石,成为一座美丽的花园。据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便常常来此观赏休息。
附一张东岳庙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