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勇赫:兴趣狭窄的父亲不是好父亲

(2013-12-12 22:39:47)
标签:

亲子教育

育儿

     小涂高一了,特别关注考试排名。不喜欢与他人打交道,蔑视远离他认为行为习惯不好比如骂人、抄作业的同学。做很多事情表现出应付的态度,很少见他有特别乐意并坚持的事情。最近由于学业压力大,表现得极为狂躁,小涂总表示非常不喜欢这所高中。据母亲透露,小涂是从高一军训时与同学发生口角时产生了对学校的不好态度。本来小涂是准备全力以赴,留在原先的重点中学继续读高中,但由于中考的失误,他受到了很大的刺激,最终不得不选择现在的高中。小涂经常表示,现在所在学校的学生素质很不高,不爱学习,还有抽烟的现象,这让他非常失望。

   

    当了解了小涂的经历,你会觉得这个孩子比较单纯,活在一个理想中的世界里,他希望在那个世界中人都是善良的、纯粹的、德行高尚的,简单来说就是和他一样。他看不惯的事情太多,无论是同学抄作业、骂人这种“小事”,还是“抽烟”这种“大事”,他表现出了一个过度的“愤慨”。这种认知方面的偏执导致了他社交方面的挫折,因为很少有人能够符合他老人家的标准,所以他不愿意与“不合格”的人交往。

   

    小涂格外关注排名,这是为什么?我的第一直觉是父母过于严厉。但事实上,在与眼前的父母进行交流之后,发现我的判断是错误的,学习的事情从来就没有过多关注,小涂从来就是自我要求很高,并且觉得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成功。针对于“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这句话为线索,我推断,父母双方或者母亲一定总是给予精神上的激励,用比较夸张的赞美之词去评价儿子,导致了小涂迷失了自我,并养成了功利性心理,夸大了自己的能力。然而,从与小涂的父母对话中,我发现,他们都不是善于表达的人,不会过度运用华丽而丰富的语言评价或高估儿子。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小涂格外,甚至是唯一关注“排名”这件事情呢?

   

    结合他的人际交往问题,让我有了新的方向。小涂正处在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开始学会“攀比”,开始关注别人的评价,开始关注自己在男生女生心目中的位置与价值。很显然,小涂追求排名,恰恰是在追求一种优越感,好的排名可以给他带来强大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他对于排名的痴迷恰恰说明,他的兴趣是狭窄的,他没有其他的兴奋来源,当然,这也就是他痛苦的源泉。

   

    基于这个猜想,我与他的父母进行了深入访谈。3-6岁的时候,母亲在医院评职称、连夜奋斗在一线,孩子主要由父亲带领。而父亲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工程设计师,他不太善于与孩子交流,一天不说话也可以 ,错过了“亲子交往黄金期”,也不习惯走亲串友,更不要提与陌生人接触与交流。到了六岁之后,很少带孩子出去玩,也没有发现或挖掘孩子的兴趣与爱好,没有给孩子报一个特长班,孩子的交际水平与其他小孩子逐渐拉开了距离。

   

    我在想,如果3-6岁的时候,母亲没有那么拼命工作,就可以与孩子多交流,孩子的语言表达力与人际理解力一定不会像现在这么糟糕,虽然母亲本就没有什么语言沟通的技巧,但是母亲的陪伴同样给孩子更多的自信,母亲的说话方式多少也会给孩子参考。

   http://s11/mw690/001XY6trgy6EX9Ck5tMaa&690


    令人遗憾的是,父亲偏偏是一个兴趣非常狭窄的人,他没有以一种积极热情地姿态出现在孩子面前,没有主动为孩子去做一些示范,没有引导孩子去接触丰富多彩的世界。

   

    由于父母双方的影响,小涂成为了今天封闭的小涂。我给他的父母提出了一些建议,当然只能认为是“亡羊补牢”之举:

   

    其一,从关注学习到关注生活。我经常和家长们说,现在孩子没有不知道学习重要的,班级墙壁的排名表与名言警句无时不刻在暗示着孩子们,他们的压力很大。一会到家,你就问“考试怎么样了?”“排第几啊?”这些话题真的在伤害亲子关系,孩子们认为大人们关心的只是成绩,而不是孩子本身。鉴于小涂的情况,我认为短时间内都不必去谈论学习话题,而是关注他的生活,比如“最近有什么活动?”“最喜欢哪个老师?”“同学间都流行什么呢?类似这样的话题,可以引导像小涂一样的孩子开阔兴趣视野,打通幸福渠道。

   

    其二,增加社交机会,多见世面。既然之前少了一课,现在就要补回来。一方面加强亲子的沟通,一方面与亲戚、、邻居、朋友交流,让孩子们与不同性格、脾气、职业的人将接触,认识客观的世界,走出主观的世界。

   

    其三,参与不同活动,增强体验,享受过程。对于“急功近利”的人,我们不能再用设定计划的办法对他们进行治疗,而是让他们“无目的”的去做一些事情,让他们放松下来。比如滑一次雪,骑一次马,登一次山,通过不同的刺激,唤醒他们对于生活的好奇心。

    其四,饲养一种动物。在与父母交流中,我听到了一个细节。孩子最喜欢的玩具是一只毛绒狗,高一的他甚至会抱着狗睡觉,令人难以理解。事实上,这只毛绒狗是他们春游时,同学们一起比赛玩一个游艺项目,只有小涂获得了成功,得了这个奖励,所以他格外珍惜这个奖品。我觉得他真的是比较封闭,所以坚持让封闭的父亲和他一起到外面多体验体验。养一只真的动物,是为了孩子有一种驾驭感与责任感,这同样是培养他对于生活的热爱。

    这次咨询,让人感慨很深。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些教育的失误往往不会在眼前显现后果,而会在青春期或者成人之后的时间集中爆发。可是又有多少家长,停下劳苦奔波的脚步,去静静想一下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呢?我只是希望父母能明白,人的一生中,有段时间是专属于你和孩子的,但另外的时间不是仅仅属于你和孩子,你能抓住,只有前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