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朋友喜欢称呼我“超级奶爸”,我非常开心,但想想可能是因为大家比较喜欢《奶爸经》的缘故。其实父亲育儿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在《三字经》中就有“子不教,父之过”的名言警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遵从“男主外,女主内”的潜规则,男人的育儿功能自然“用进废退”,最终淡出了历史的舞台。如今,“早教热”、“亲子热”红透了荧屏、红透了早教机构、红透了亲子乐园……人们意识到早教的重要性,意识到父母需要通力合作,分工明确,才能真正培养一个人格健全,积极乐观的孩子——于是乎,奶爸这个词诞生了,它在哪里出现,哪里就有了欢声笑语,就有了妇女同志释怀解放的一声叹息……
我们经常说男人与女人来自两种不同星球,他们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这话一点儿也不假。爸爸与妈妈作为不同性别的两个人,分别为孩子提供了不同的心理营养。下面就分工做一个明细:
1、妈妈提供安全感,爸爸提供动力
妈妈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一个正常的孩子,无论他是什么气质类型,只要在妈妈出现或消失的时候,情绪都会出现最明显的波动。在出生的过程中,母子进行肉体的分离,但是孩子在心理上仍然认为亲子是一体的,或者说母亲就是她的一部分,和自己的手、脚没有什么区别。我们想想,如果把我们的手和脚与我们的身体分开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所以无论如何在0-1岁的时间要尽量与孩子长时间接触,在1-3岁的时间要尽可能的陪伴孩子,为了让获得安全感,一生的安全感。
爸爸提供的不是安全感,而是一种动力。在孩子的眼中,父亲是高大的,是强壮的,是探索的,是进取的。父亲可以快速地移动自己的身躯,做出各种复杂的动作,这让孩子们感到非常的兴奋,他总是在尝试着模仿这些对他而言非常复杂的动作与表现,刺激了他的动力与潜能。
2、妈妈训练耐心,爸爸训练好奇心
我在《奶爸经》中讲述了人有四种天性,分别是好奇心、耐心、进取心与防卫心。期中最能影响潜能开发的便是好奇心与耐心。
妈妈总是不厌其烦地教孩子一个简单的动作,比如刷牙、比如拿勺子,比如穿衣服——你很少看到一个父亲能做到这一点!在这个过程中,其实重点并不在于刷牙的能力与技巧,而是训练了孩子的耐心,当孩子可以坚持几分钟做一件事情,证明他接受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母亲实在是功不可没。
爸爸需要负责孩子好奇心的激发、发现与梳理。一个兴趣广泛的父亲就是天生的超级奶爸。他们总会发现生活细节的乐趣与美好,他们善于做出夸张的表情与反应,这些都是对于孩子好奇心激发的方法。爸爸要带孩子体验不同的体育项目、不同的游戏设施、不同的读物、让孩子在广泛接触中激发好奇心。今天Kitty的奶奶问我,应该学什么知识或者技能呢?我说知识与技能不是最重要的,要多让她多接触、多体验、多感受、多表达,这些比起知识来说要重要很多很多。
3、妈妈培养规律的作息,爸爸积极做好示范
0-3岁有很多“教育任务”,在我们传统的观点中三翻六坐八爬,如果做不到,家长必须“干预”。而事实上,这些基本能力并不是我们教会的,或者是训练的,而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总觉得语言是教育的结果,而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里,语言的产生更多的仰赖于大脑中的“语言器官”,当器官发育成熟了,自然就会说出流利的语言,除非这个孩子有天生的缺陷。当然,我还是同意多与孩子进行对话或讲故事,也许学语言的效率不高,但是会给孩子很大的归属感与乐趣,有利于建立亲子关系。在这里面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训练项目其实是规律的作息。Kitty从一岁开始就实现规律作息,其中包括起床时间、喝奶时间、娱乐时间、学习时间与睡眠时间,越早形成规律意识,对于孩子的益处越大。
爸爸的作用其实很重要,便是作为一个示范者,同意接受孩子妈妈的指挥。一方面孩子喜欢模仿,一方面孩子会更加认同母亲的权威性,有助于服从期的训练。
4、妈妈锻炼小动作,爸爸锻炼大动作
0-3岁有三项训练,包括及注意力训练、精细动作训练、感统训练。
其中,注意力训练就是耐心的训练,精细动作就是小动作,感统训练则是包括视觉、听觉、运动觉从、触觉在内的大动作。
妈妈要让孩子在安全的前提下多接触细小的物体。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拿桌子上的米粒不卫生,其实你可知道这是她自觉进行精细动作的尝试。
感统训练,可以通过爸爸与孩子一起“玩”的方式开展,边玩边进行感统训练,效果事半功倍。这些方法我不再赘述。
5、妈妈给予批评多一些,爸爸给予建议多一些。
在0-3岁的服从期,我们的核心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乖孩子”,因为服从乃是人在社会生活必须的“一面”,当他出现错误的时候,或者需要更正的地方,妈妈不可吝惜批评,因为要知道你的批评指导对他是一种“反向”的激励,她在尝试了“惩罚”之后,会做的更好。
爸爸可以对孩子的努力进行适时鼓励,让孩子觉得世界的评价是多元的,从而学会客观的进行自我评价——但是切记!!爸爸不可以当面驳斥妈妈的观点,背后更不可说妈妈的坏话,妈妈的“权威地位”要进行重点保护,而不是另立为王。最保险的方法是在孩子认识到错误之后,过段时间给予孩子建议与方法,让孩子明白自己可以做的更好。
父母早教分工的方法很多,以后继续与大家分享,今天就说到这里啦,晚安,我的战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