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鲁迅台湾宋体《红楼梦》《封神演义》刘勇赫亲子教育少儿育儿 |
我一直和我的学生说,读一本书就像交一个朋友,从开始选择,到形影不离,每一步都马虎不得。当然,这之前还要搞明白你为什么要交朋友。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人从蒙昧初期就是一种群居的动物:习惯了一起打猎,一起生活,并延续至今。从心理学角度看,归属感是一种基本需要,尤其是我们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我们急需找一些我们自认为是同类的人,仿佛把他们当作朋友,我们的内心才可以获得平静。其实,朋友的出现,是一种理性思维的产物——明白自己的需要,明白自己的目标,并知道谁可以真正助他一臂之力。书也是一样,当你发现自己要完成一件事情,想达到一个目标,而凭自己的思考能力无法承担时,你就求助于“书”。
http://s8/bmiddle/6b6c52e9g9ddae5d81877&690
谈了这么多,就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选书就是选你所需。
打个比方,一个数学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语文考试却一塌糊涂的学生,你要送给他什么书呢?
再如,你半年后准备参加全国司法考试,我送给你一套精装的《养猪之道》,你会乐意接受么?也许你偶尔对养猪感兴趣,紧迫的时间也会让你放弃养猪的憧憬。
选书不是因你的兴趣而定的,而是因你的需求而定。这个问题对于成年人比较好理解,但对于儿童就有了一些困难。儿童的目的性不强,所以在选书的过程也不会清楚什么书是他们所需要的,或者说什么书才真正适合他们。往往看到了华美的封面,或者一些夸张的词语,就买下了一本对他来说价值不大的书。(当然,我们很多成年人也犯这样的糊涂。)在这里,我可以负责地推荐三类书,作为父母指导孩子选书的参考。
其一,是绘本。我最早接触的绘本作品出自台湾作 家几米老师。他让我们成年人像孩子一样捧起了图画书——我们被它精美的画面吸引,也为隽永清新且富含这里的文字迷倒。对于大人而言,绘本的作用在于减压与洗涤心灵。对于幼儿而言,绘本在减轻了文字阅读压力的同时,用大幅图片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生活情趣,增强了审美水平,更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与想象空间。
其二,精编中外名著。市面上的儿童书籍成千上万,是不是每一本书看后都可以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呢?当然不是,比起一些靠商业炒作起来的儿童文学作品,经典文学名著和早期作家的作品显然对孩子成长更有帮助。事实上,这些年轻作家也是从那些前辈那里吸收借鉴过来的,不如让孩子一步到位,直接欣赏原汁原味的大师作品。我记得在我的儿童时代,我就直接去读《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和《封神演义》。原著太长,可以选择连环画或简化版。读名著并不是为了写名著,而是体会大师的语感和韵味。
http://s12/bmiddle/6b6c52e9g9ddae827ec7b&690
其一,思想,作家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其二,情感,作家在写这篇文章时心情是怎么样的?
其三,视角,他为谁而写这篇文章?
其四,构思,他是如何安排的文字的?
这四个问题就像横纵坐标一样,帮助孩子理解作者与时代。回答这些问题并不能直接提高儿童的写作水平,却是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学水平。很多教师认为写作就是修炼词句的工作,而忽略写作的灵魂——思想与情感的表达。这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红楼梦》中第一章有副对子: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把“人情世故”弄明白,才是做学问、做文章的基础。如何练就人情,除了经历,恐怕只剩下读书这条捷径了。
其三,少儿百科,我记得我刚开始认识字的时候,书柜里就码上整整一排传说中的《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书直到现在还在看,估计将来也会看。它是典型的工具书,有问必答,满足了我幼小的好奇心。它既是父母回答孩子提问的参考,也是儿童自学的第一套教材!通过百科书,从小培养孩子主动求学的习惯,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选书就像选朋友。当你想选某人做朋友,你要做什么?了解他呗!要从整体上审慎一下这个人,在最短的时间检验一下自己的选择!比如这个人对家人如何,是否打骂父母,是否有黑社会经历——我们纵使在投缘,也不能和这种人打交道。书也一样,刚接触书,可能也会关注外表,进而关注目录、序言。目录与序言最能看出作家的水平,当然也可以看清楚这本书是不是能提供你想要的内容。
读书就像处朋友。在选择、相识之后,就到了维持阶段,所谓维持就是维护与支持。读懂一个人,读懂一本书都需要我们用心去了解。读书就是理解书,理解思想、情感、视角与构思。这点可以参考我曾经的一篇文章《阅读的诀窍》。
http://s9/bmiddle/6b6c52e9g9ddaf0df1ce8&690
捧书怀旧,温故知新。相信这样陪伴你一生的书,一定是本好书,一个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