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莎莎宋体亲子沟通绘本亲子关系刘勇赫勇赫大叔少儿教育学习育儿 |
勇赫大叔:
莎莎五岁了,我现在遇到了一个特别大的烦恼,不知道如何与孩子进行交流,虽然看了您的不少文章,但我还是不知道和孩子聊什么话题比较好?我相信很多家长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希望能够得到您的帮助!谢谢!
莎莎妈:
您好!感谢您对我文章的厚爱与支持。前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向家长传播一种新的理念,即人际关系的好坏取决于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取决于亲子沟通,亲子沟通取决于亲子沟通的话题。好的话题决定了好的沟通,没有好的话题,就没有好的沟通。之前,我们一直在分享有关亲子沟通的技巧,今天我们就着您的提问,来讲讲话题的内容。
事实上,亲子沟通是从怀孕时就开始的。孩子在娘胎里接受着外界的信息,由于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胎儿实际上更容易接受各种信息。让孕妇接触一些节奏平稳的音乐,非常有助于胎儿心脏的发育。有些准父亲喜欢对着肚皮里的生命进行交流,这是必要的,因为声波的刺激会加快胎儿对于外界的适应能力,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不同的声音和语调对于胎儿的发展更有好处。
由于婴儿不具备成人的思维能力,所以我们与幼儿沟通的话题也显得极为有限。这时候不必急于让幼儿死记硬背知识,更不可以和他去讲大道理。多去冲他微笑,带领他进行丰富的感统训练(请阅读相关书籍),才是耽误之急。把对孩子的要求改为更多的活动,引导他们多去接触不同的场合和人。0-3岁不是沟通训练的时期,我们表现出对儿童更多的宽容即可。
4-6岁是亲子关系的建设时期,可以说这个时候的亲子沟通是最重要的。从另一个角度说,6岁之后,儿童进入了叛逆期,也进入了学校环境,父母对于儿童的“说教”或“传授”显得阻力重重,沟通的内容会发生转折。可以说,6岁之前,由于心理与智力发展水平较低,处于服从期的儿童非常愿意接受父母提出的指导性要求,这样足以让他们体会成就感。我们经常评价七、八岁的孩子,“七八岁,讨人嫌”,而觉得四、五岁的孩子是最可爱的,因为他们听话,好管理。可以说,这是我们站在大人的角度,又在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我们可以发觉,大多数家庭教育模式是这样的:六岁之前溺爱,六岁之后严打。之前,我也经常听到一些教育专家讨论,关于孩子到底该不该打这个话题。古语有“孩子不打不成器!”有些学者认为小学生就是“小畜生”,跟他们讲道理根本无济于事,只有武力才能惩罚到他们,以至于可以修正他们的行为……
事实上,6岁之后教育的尴尬,完全是因为6岁之前教育的失败。该理性爱的时候,我们溺爱孩子;该感性关怀的时候,我们严惩孩子,难怪如今有这么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着矛盾与误会。
我们与孩子聊些什么呢?当然是共同话题。我想,无论是销售与客户,丈夫与妻子,共同话题才是使双方拉近关系的法宝。可是我们与孩子有什么共同话题呢?从年龄到能力,从环境到经历,基本上我们没有任何的切入点。在这样的情况,父母对待幼儿的态度,往往是“宠物化”的,这种做法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很不利。我们需要将我们的理性的爱表现出来,我能想到的最好的平台就是绘本的阅读。
随着时代的进步,读书的目的已经不是单纯的获取知识,图书有着更大的价值被人类所开发。图画书(绘本)的一大价值就是为亲子沟通提供了交流的话题,并且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亲子关系平台。为什么这么说呢?图画书不仅属于孩子的童年,同样也是我们这代人美好的儿时记忆。孙悟空大闹天空、邋遢大王历险记、黑猫警长与一只耳,这些经典故事与主角形象深深地印刻在我们脑海,捧着一本本书也许是我们生命中第一次感受到幸福!手捧着我们共同心爱的图书,幸福的喜悦会从我们顺利流向我们的孩子。功能性绘本,尤其是情商绘本,可以作为情商教育的最佳教材。情商绘本,如《彩香蕉》、《宝贝熊玩转数学》,他们通过短短的几个小故事,展现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与大人之间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生活琐事,通过孩子的沟通、行为,事情朝着大家满意的方向发展,让读者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与意趣。情商绘本专门以情商培养为重点,不同于品德教材的是,它更看重的是挖掘孩子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灵活的应变能力。打开情商绘本,每一个小角色的内心世界,都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话题。“亲爱的宝贝,他遇到了什么问题?”“她现在的心情怎么样?”“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去做呢?”类似这样的心语交流,既能轻松让孩子学会关心别人,也可以教会他们如何与人相处。如果说让孩子站在家长的角度想问题是件困难的事情,那么让她替故事中的小孩子着想,她一定非常容易接受。
我始终认为沟通的目的在于增进情感,而不是达成目标的一致。一个会使用沟通,会善于交流情感的人,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恋爱方面,都将成为社交达人。4-6岁的亲子绘本阅读,就是儿童未来成功的第一步。
http://s6/middle/6b6c52e9g9899b31d6855&690
任何人,无论岁数大小,都希望收获真诚与建议,4-6岁的孩子也不例外。除了以绘本亲子共读,孩子之间的游戏为交流话题,我们还可以围绕孩子自身为交流话题。
在一次搞活动时,有一个约摸六七岁的孩子向其他小朋友发自己的名片。当收到名片之后,其他孩子首先感到新奇,然后便表示乐意与他进行交往。当我收到名片后,我更加佩服这个小孩子,因为在他的眼中,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观念——大人、孩子都可以成为朋友。在名片上,像模像样的记录着他的学校、班级、姓名、QQ号、兴趣与爱好。天啊!太有才了!他了解自己,也希望让其他人了解自己,并且使用了名片这种有趣亦有效的方式。受他的启发,“个性名片”就成为了我培训孩子的一个保留项目。
我是谁?很难回答。我是什么样的,却是很容易的。我们可以聊一聊关于孩子的一切,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型、兴趣、爱好、特长、喜欢的颜色、数字、食品,崇拜的同学、老师、偶像,最想去的地方,直到最大的梦想……了解孩子,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同时,孩子对于自己的了解,也有助于身心的发育。在询问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关注我们的基本情况,如“你喜欢红色,你猜妈妈喜欢什么颜色?”“你喜欢跳舞,妈妈其实也喜欢跳舞呢!”这样一来,他们也就学会了将来如何与陌生人进行交流。
以上是我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莎莎妈!
祝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