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3/middle/6b6c52e9g8fdf4615dd8c&690
外研社的红楼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出版精英和忠实读者,大家都对这座九十年代十大建筑之一倍加赞赏。工作久了,也就把目光从整体转移到了局部上,把欣赏企业转移到埋头工作了。工作之余,我喜欢沿着外墙游走,那天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
在墙壁中间的凹槽处,有一处显眼的泥土块,好奇心太重的我上前就要摸一摸。坚硬的表面却留着一个小洞(图右侧)。洞的边缘卷曲朝上翻。正待我看得入神,一个气势汹汹的家伙闯进了我的视野,原来是一只偌大的马蜂。她疯狂挥动着翅膀,口器却对准了那个洞,原来,她是在给小宝宝喂食呢!在徒增了一些敬畏之后,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安全,把巢穴做得无比牢固,抗震级别很高;为了不让美味流失,把洞口设计得如此科学合理。更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防止孩子受到外敌入侵,她还在洞口制作了一扇“网门”,真是细致入微。
大约过了两个星期的今天,我又无意中走到这里,看到泥土块的左侧又出现了一个更大一些的洞。很显然,这是小家伙成年的标志,它已经脱离了母巢,展翅高翔了。我心里默默地恭喜它,又突然想到了亲子教育。孩子的离开,就像儿童的成熟,家长难免会百感交集。
人的成长要经历服从(0-6岁),叛逆(6-18岁),顺从(18-24岁),理解(24-30岁),支配(30—)五个阶段,这也是体现一个人能力级别的指标。儿童都是从服从期开始成长。也可以说服从是判断一个孩子好坏的社会标准。圆圆很听话,所以他是好孩子。小强不听话,所以很招人讨厌。因为很有意思的是,家长当有了孩子,就有了支配的能力,所以这种能力体现出来的效果就是儿童的绝对服从。不听话不代表叛逆,只能说他服从的能力稍微弱一些,也可以说是执行力差一点。让孩子听话方法很多,有一些我在《理性的家长是亲子教育的大师》中已经提到。我想说的是家长都感到很头疼一个问题——我的孩子叛逆了!太可怕了!
从服从到叛逆,并不代表人就独立了,但是叛逆就是独立的欲望体现,是一种非常值得鼓励的事情。不听话不代表不懂事,是他现在开始有自己的思考和审美。早些年,有个家长向我咨询一个问题,她说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老上台,老得奖,她感到很满意。可是,上了小学之后,孩子不想上台了,作为母亲她感到非常不解,强烈的敦促,使得孩子更加反感,甚至不想去上学了。经过一番询问,才知道,母亲从小羡慕搞培训、作主持的人,觉得他们出口成章,博古通今。而自己却没有这方面的能力,不敢上台,所以就把毕生的心愿投在了孩子身上了。而孩子怎么想呢?孩子原来在幼儿园是“服从”的模范,到了学校,她有了自己的思想,不想一味地“服从”,可是家长却并没有关心她的想法是什么?一个人讨厌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喜欢什么。也许她喜欢的东西是你不喜欢的,那你是选择扼杀还是选择保护呢?就我观察,越是家长强烈反对孩子的行为,往往正是孩子潜能埋藏的地方。把她的叛逆理解为成长,会减少很多烦恼。他的叛逆是多么的可贵而有韵味!当然,一旦你遇到了他的叛逆行为,千万不要以暴制暴,而采取温和的“理性教育”,倾听他做这件事情的目的,并给予关心和建议,相信关系会变得更加融洽。分析之后,他自己也会发现自己所作不合常理,也就作罢了。
马蜂妈妈想得很周到,她想,我给你开了个吃饭的口,等你长大了,从这里飞出去就好了!小马蜂心想,妈妈只能打个这么小的洞,我要打个更大的,然后飞出去。这就是叛逆,这是一股多么强大的能量!当然,你也会从这个故事中,明白父母和孩子之间是不会互相理解的,因为理解是比较高的成长阶段,我们只需要让孩子多了解我们就好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