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十年代,一股成功学的培训风暴席卷了整个大陆,什么“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一切”,“成功可以复制”,“成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出路决定思路”,“重要的是你想要成为什么,而不是你能成为什么!”等等,听得人心沸腾,仿佛有精神传销的感觉!成功学培训师在台上更是挥汗如雨,酣畅淋漓。在我通读了四遍心理学史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成功学是伪科学,当然那时候大家都知道它是伪科学了!成功学的合理之处就在于他把各个心理学流派的知识分别抽取了一部分,让你觉得非常科学,又非常全面。如“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你就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成功学讲师抽取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当中“自我概念”理论。创始人罗杰斯曾经举的例子是这样的,一个男人如果认为自己是一个绅士,那么他就会穿上整齐的服装,每日修剪自己的胡须,打理自己的皮鞋,让他的形象合乎自我概念……于是成功学讲师就把它拿过来,说“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事实上,“自我概念”这本书还有一半没有被读到,是这样的,一个人的自我概念(即你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你认为你可以从事什么)和现实状态(即现实生活中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你实际从事了什么)并非总是划着等号。自我概念和实际状态的比值接近一,则证明你是一个心理正常的人。而自我概念低于现实状态的人,容易有躁狂倾向,如中大奖的人或一夜暴富的人,还没有完全做好准备,就获取了一定意义上的成功,心理往往也接受不了。而自我概念高于现实状态的人,容易有抑郁倾向。总觉得我们能力强不被提拔,或干了很多事情也没有被领导发现。从一个层面上讲,自我概念理论解释了心理问题的基本成因,即错误的认知是一切心理疾患的根源。写了这么多,其实还是归根结底回到孩子的话题。话说这股伪科学之风不仅刮到了企业、机关、商场、医院,歌厅,在任何人都想要成功,都渴望效率的时候,学校自然也成为一片温和的土壤。
“你能行!”“你最棒!”“你是完美的!”“你是天才!”这席话不经意地成了一时的教育风尚。“赏识”成为教育的一股新浪,让教师、家长、甚至孩子眼前一亮。有位专家说,“家长,你们太不懂得怎么教育才好,总是一味挑孩子的小问题,却不知道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诚然,中国家长确实喜欢批评孩子,这是和中国二千年封建家长制背景深深相关的,家庭的等级观念具有很强的世袭性。然而,一味的赏识会真的如人所愿么?连弗洛伊德都钦佩的弟子阿德勒,曾经说了这样一句话,“……母亲与孩子的关系,决定孩子在未来生活中与其他人的一切关系。”他又说“父母对孩子过分不切实际的夸奖,为孩子成年后的生活埋下了深深地心理隐患”。父母在和孩子建立关系,维护关系时必然会涉及一些对孩子本人和行为的评价,这些评价就决定了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4-6岁不客观的评价会一直伴随孩子的一生,成为其一生的苦恼。举个例子,有两个特别皮肤特别黑的家长,生了两个皮肤特别黑的小孩,很客观吧?其中之一,可能是对自己的肤色不满意,把火气推给了孩子身上,整天看着这个小黑孩,就说“你呀,真是太黑了,比煤球还黑,难怪别人不搭理你!”这个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就埋下了“我是煤球”这个概念,直到青春期的时候,她有一次被人提起“她真像个煤球”立即就勾起了她童年时的创伤。被压抑了10年之久的切肤之痛再次燃起,导致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位,从小就夸孩子,她明知道黑色的皮肤是社会上不太受欢迎,却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拥有信心,大加赏识,夸道“黑色是最健康的颜色!宝贝的黑得很可爱,是个黑美人!”这个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黑美人”这个概念,直到青春期的时候,她依旧以“黑美人”自居,却受到了大家一致的嘲笑,“你的自信有理由么?”“你长这么黑,还那么傲,有病吧?”当这些话说给一般人,大家只不过会难受一阵子。这个女孩由于有“黑美人”情节,她的自我概念来源于她伟大的母亲,这种现实评价与自身评价的撞击,使她开始怀疑世界,然后怀疑自己,陷入痛苦。
我就敢说,“黑美人”受到的伤害事实上比“黑煤球”受到的伤害还要严重,而这一切,都是源于我们做父母的一些不客观的评价。在评价方面要做到不乐观,不悲观,最客观。客观的评价才说明你真正了解孩子,懂孩子,甚至是爱孩子,必须知道,客观的评价才会给孩子平衡的心态和安全的未来。至于这个“黑煤球”或“黑美人”,我们可以告诉她,“孩子,世界上有很多种肤色,我们属于黄种人,皮肤和欧洲人、非洲人不太一样,但是都是健康的,可能妈妈和你的皮肤有点偏黑,不要因为它而不高兴,其实黑色会显得人比较瘦,这可是咱们得优势啦!除此之外,你还有其他一些优点……”在不谈天间,让他接纳自己的缺点,同时也看到自己的优点,这样的客观评价让孩子可以接受,在之后出现了心理上的危机也可以从容面对。你的说法是一种灵活的处理机制,无形中培养了她的情商。一个事情有两面性,扬长避短就是个体发展之道。
我在学校教书的时候,提出了这么一个观点,每个人生来都是一件有瑕疵的高档瓷器。你是看瑕疵?还是看“瓷器”?都要看,都了解自己你就掌握了自己这个人生中最大的资源,并可以学会如何正确的使用了!我还有一个“漏杯理论”:把每个儿童比作一个“漏杯”,杯子中的残余的水,是遗传的优势;杯子的洞,是遗传的劣势;所以每个儿童都不完美,也就好理解,因为父母是不完美的嘛!(一笑)。如果不往漏杯倒水,杯子的水会全部渗干净,也就是“不进则退”。现在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倒水,其二是止水。我把倒水的壶叫作教育,我把止水的塞子叫作环境。好的环境可以让人得到安稳,良好的教育才能让人进步。从被动的接受教育与环境,到主动的追求学习与背景,是一个成功的前兆。漏杯的刻度就是一个人给自己设计的成功目标,我想只有真正了解了自己的遗传优势、遗传劣势、所在环境、所受教育的人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这点是家长亲子教育中最核心的教育内容。
世界和人一样,也是不完美的。让孩子知道这世界上有幸福,也有痛苦,有光明,也有黑暗,有帮助,也有迫害,有精彩,也有问题,这也是进行情商的培训。突然想起了丑小鸭,虽然兄弟姐妹们对她的丑陋集体攻击,可她的母亲却没有抛弃她,而是鼓励她,“你虽然黑些,但是很可爱!”,之后丑小鸭看到天鹅后,很羡慕他们,但却没有嫉妒,因为妈妈早就肯定了她,让她不必自卑。再后来,她成为了白天鹅,她很开心,却没有骄躁,因为妈妈在她年幼的时候就给了她一件无价之宝——平和的心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