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节气中国 | “小满”是面食的序曲

(2014-05-21 10:54:43)
标签:

节气

新疆烤馕

地理

何贤记

分类: 老何杂谈

节气中国 <wbr>| <wbr>“小满”是面食的序曲

图片选自《博物》2013年2月,摄影/唐志远

    今天是小满,地理君来和小伙伴们聊聊“小满”这两字背后的故事。小满这天,自然界植物比较丰满了,以麦类为主的夏收作物的籽粒逐渐饱满,但尚未到最饱满的时候,故为“小满”。

节气中国 <wbr>| <wbr>“小满”是面食的序曲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麦氏家族——小麦、大麦和燕麦(莜麦)。

    从古至今,中国人的餐桌上都离不开“五谷”。而北方人更将脱壳碾磨之后的小麦作为最爱的食材。下图是麦的家族,从左至右为大麦、小麦、青稞、莜麦。大麦也叫裸麦,因蛋白质含量少,通常很少做主食,但因为抗寒能力出色,它下属的青稞反而成为藏族人喜爱的主食来源。莜麦又称燕麦,因为营养丰富,适口性强,受到很多北方人的宠爱。

 

小麦

    无论是中式馒头还是西式面包,面食的原料面粉,就是小麦脱壳碾磨后的产物,也是世界上应用最广的食材。很多食物因为水土原因,而有独特风味,小麦也不例外。生长在大陆干旱地区的小麦麦粒硬而透明,含蛋白质较高,用水揉洗面粉后剩下的那一坨就是它了,称为“面筋”,吃起来很“Q”;而生于潮湿环境下的麦粒,蛋白质含量就差多了,做出来的面食弹性差。

 

大麦&青稞

    小麦的哥哥“大麦”,在中国一般不作为主食原料,因为它蛋白质含量少,蒸馒头、擀面条都不大好吃,通常只用来发酵啤酒。但大麦的抗寒抗旱能力出色,在一些气候比较恶劣的地区还是很有“市场”的,像藏族人做糌粑的青稞就是大麦的一种。

 

莜麦(燕麦)

    除了大、小麦,“麦氏”家族中还有燕麦,也就是中国西北俗称的莜麦。燕麦含糖量低,在崇尚低糖低脂的今天,被誉为“健康谷物”,它如今最主要的用途就是制成麦片,以至于人们一说麦片,首先想到的就是燕麦片。

    就拿小麦来说,此时的小麦地里虽然仍是一片青绿,但麦粒已经鼓起了腮帮蓄势待发。这幅景象被概以“小满”之称,再恰当不过。在我国,麦类多种植于北方地区,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形成了北方人以面食为主的饮食习惯。那么,就让我们趁着“小满”,看看这个夏收时节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餐桌美味。

节气中国 <wbr>| <wbr>“小满”是面食的序曲

图片选自2011年8月 《博物》

馒头

    从小麦变成一个美味的馒头,包括了碾压脱粒、磨面、发酵等各个步骤。细细咀嚼每个新出锅的馒头,能吃出独特的香甜和酒味——面粉中的乳酸菌和酵母菌分解了淀粉,生成甜味的葡萄糖,葡萄糖又在酵母菌的作用下最终还原为乙醇,也就是酒精。一个洁白的馒头中就藏着这么多奥秘,放眼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由于不同地区的人口味不同,馒头也有了各式各样的变化,如白面馒头,玉米面馒头、菜馒头、肉馒头、生煎馒头、油炸馒头。在您生活的地方,馒头又有哪些讨喜的花样?

 

山西面食

    说到面食,就一定不能不提山西。山西人食面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被称为“世界面食之根”。在山西主妇的手中,不论是小麦大麦莜麦,经过蒸、煎、烤、炒、烩,都能玩出花儿来。地理君在山西游玩时,就曾被各式各样的面食名字比如莜面鱼、猫耳朵等转晕了头脑,但当看到菜单上不论是何中文菜名翻译为英文均为“local special noddles”时也不禁会心一笑。

 

山西栲栳栳

     在此,地理君给大家介绍山西莜面的代表——栲栳栳。莜面栲栳是山西晋北、晋中、吕梁一带家庭主妇的拿手戏。她们将一大块热水和好的面团放于手背上,夹于中指食指中间,放置光洁石板一块,随手一拐、手托一推、食指一挑一卷,筋薄透亮的一个个栲栳便整整齐齐地码放在笼中,急火蒸10来分钟出锅后,浇上羊肉蘑菇臊子或葱油盐醋等,软筋适口、浓香不绝。

节气中国 <wbr>| <wbr>“小满”是面食的序曲

图片选自2014年2月 《中华遗产》,摄影/王凯

山西一根面

   厨师正在制作山西的著名面食“一根面”。顾名思义,它的特色是“一碗只有一根面,一锅也是一根面。一根面要多长有多长”。师傅左手从油盘中抽出盘好的面条,大拇指和食指配合,右手轻轻抽出,手艺精湛的厨师可以把面条抻到如竹签一样细,长达几百米。一根面的精髓在于顺溜滑爽、柔韧弹牙的口感。因为蕴含长寿的寓意,一根面也是山西人生日的必备主食。

节气中国 <wbr>| <wbr>“小满”是面食的序曲

图片选自2011年8月 《博物》

新疆烤馕

    在新疆,无论是大小城镇,只要你到街头随意转一转,都可以看到一种像烧饼的食品,新疆人管它叫馕。馕,是一种烤制面食,是新疆维吾尔族人日常的主食,它既可以冷吃、干吃,也可以放到汤里或茶水里泡着吃。

    馕的一般做法跟汉族烤烧饼很相似。在面粉(或精粉)中加少许盐水和酵面,和匀,揉透,稍发,即可用馕炕(吐努尔)烤制。馕炕呈圆形,以土烧制而成。添加羊 油的即为油馕;用羊肉丁、孜然粉、胡椒粉、洋葱未等佐料拌馅烤制的乃为肉馕;将芝麻与葡萄汁拌和烤制的叫芝麻馕。因面、添加成分、面饼形状、烤制方法等的不同,馕的名称也相应而别。

节气中国 <wbr>| <wbr>“小满”是面食的序曲

图片选自2014年2月 《中华遗产》

石子馍

    蒲城县石子馍民间的一种古老的汉族风味小吃,如今、以它历史悠久,加工方法原始,传遍陕西关中地区。因而被称为中国食品中的活化石。

    上图的石子馍因质地干燥,很适合行路人食用。民间甚至有种夸张的说法,西北行人上路只需携带面粉,待饿时将其打成面糊,倾于阳光炙烤下的石头上,即可烤成石子馍。如今,商家的速成法虽然常规,也能看出石烹遗风。(转自:中国国家地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