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炖的神韵

(2013-09-08 10:00:29)
标签:

炖汤

滋润

西洋参

藏红花

何贤记

美食

分类: 饮食见闻

    在微凉的秋天,干涩的感觉极其强烈,吃些炖煮类美食在这个季节是在适合不过了。滋润的汤水正好可以解决问题,汤饮重在适合这个季节喝并且要按照个人体质来挑选煲汤的汤料,如此一来,才能事半功倍,发挥汤水的最大功效。

 

炖的神韵

炖的神韵

    ◎王奇志

    天气转凉,我开始无比向往“炖”。屋外风萧,炉上砂锅冒着热气,一缕两缕,独有温润、慰藉的气息。

    文火加热一个小时以上才算是“炖”。用来炖的,价值相对比较高,比如滋补的银耳、莲子、燕窝,荤的蹄筋、牛尾、鱼翅,最起码也是上好的鸡鸭、猪蹄和牛羊肉。炖时,往往要放入山珍,普通的有香覃、玉竹,讲究的有黄芪、党参、枸杞、山药之类,更考究的还有西洋参、虫草、藏红花。为了调味,火腿、干贝是常见的配料。“炖”具必须是砂锅,既闷气,不使食物散味,又防串(防金属锅具的味道串到食物里)。

    以前老房子楼下的厨房,一到冬天,这家炖蹄膀冬笋黑木耳,那家炖土鸡火腿金钱菇,慢慢悠悠从上午炖到傍晚,香气一丝丝溢出窗外,几乎弥漫整个大院,诱惑着下班的人加快脚步赶回家。有时砂锅里飘出甜沁的香味,在静悄悄的下午,倘若那时去楼上的某一个窗户里做客,主人端出来招待客人的也许就是莲子银耳羹或桂圆红枣赤豆汤了。

    “炖”不像“蒸”,不必急火攻心,也不是“煮”,没有草率的大锅汤味(东北的猪肉炖粉条,在南方人看来,那个“炖”字还是比较接近煮的)。它选材严,配料精,火候文,用心细,而人工呢,在形散神不散之间。

    我曾经在上海工作多年,听到上海人把“炖”叫做“笃”,道出了几分“炖”的神韵。一方面形容砂锅“内容”在文火作用下似沸不沸,“笃一笃”地间隔作响;另一方面大概也取笃笃悠悠的闲散心情吧。炉子上“笃”着汤或甜品,一点也不影响自己上网、看电视甚至织毛线和打麻将的。有位女作家就曾经写过,她喜欢在家里一边炖着鸡汤,一边看书或写作。

    广东人的“煲”也有同样的韵味。老婆能不能煲汤,不仅衡量女人是不是贤妻,也掂量男人养不养得起“闲妻”。“老婆常在家煲汤给我喝”是广东男人非常高调的夸耀。几年前去广州一所学校,看到食堂里几十个煤气炉排成长行,上面一色的陶罐煲着洋参乌骨鸡汤,蔚为壮观。一打听,原来校长家有贤妻常煲“靓汤”,非常受用,由己推人,想到学校女教工多,工作忙,没时间煲汤,便让食堂每周三次给教师每人煲一罐汤带回家。(转自:北青网  图片:何贤记餐厅菜品)

 

何贤记原煲老火汤最新优惠:

炖的神韵

我的更多精彩文章:

炖的神韵  炖的神韵  炖的神韵  炖的神韵

那些容易作假的食材    冬日必食的粥底火锅  岭南客家人的煲汤至宝      沉默的高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