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话“搵食”就是赚钱谋生的意思。虽然广东人做生意、赚钱应该也算是够勤力的,但相比较香港人而言,却又有些略逊一筹了。
食评家蔡澜先生曾经提到香港的两间餐厅的创业故事,很有借鉴。一间餐厅在中环的兰桂坊,蔡先生原本不是要进去试菜的,碰巧店老板站在门口,于是一句“试试看吧,看我有没有骗鬼佬”就把蔡先生引进了店,几道菜下来,菜品确实是物有所值,但更精彩的,在于蔡先生餐后与老板的几句闲聊。老板本身是印尼华侨,对印尼菜手到擒来,但发现在香港,大家似乎更接受泰国菜、马来菜,于是毅然改弦更张,“我试过,卖不成,只有改这两种。在香港,穷则变,变则通,让人有很强的生存能力。我做的生意,白天卖人,晚上卖鬼。”
“这话怎讲?”
“白天做中环白领的生意,晚上外国游客聚集嘛。”老板笑道。
真是精彩,首先选择菜式的时候,没有拘泥于自身优势的限制,敢于放弃,充分适应客人的喜好,有舍有得;同时又意识到店铺位置的特点,中环、兰桂坊的客流特点,好一句“人鬼通吃!”
另一个故事,是一家在香港元朗的山西刀削面馆。元朗的位置在香港,相当于北京的怀柔、顺义了;而山西刀削面馆,在粤菜一枝独大的香港,又类似于你在顺义开了一家印度餐厅,但是人家又是做成了,做的红红火火。这家老板,最初也只是开了一家普通而又常见的香港茶餐厅,但家里小孩的一番话点醒了老爸“茶餐厅通街都是,竞争那么大,会捱得很辛苦的,不如做些不同的,比如,山西的刀削面,香港还没有。”“不会怎么办?”“没关系,肯学。”于是北上山西,学徒一年,学得手艺,回港创业。慢慢生意兴隆,日卖刀削面、拉面六百碗。
做自己的特色,坚持原味,于是赚来稳定的回头客。
真的又应验了那句老话,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分,赚钱就只是一个必然到来的结果了。
餐饮就是这么简单,但也是真的很难,难在哪里?做过才知道。



我的更多精彩文章:

图文并茂说说北京烤鸭 家庭自制广式腊肉
生意该如何去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