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手和嘴巴决定吃相的好、坏。
显现在餐桌舞台上的是上半身:头、手和嘴。各个小动作都应特别留意。
头部
不要为“五斗米折腰”。别弓着背埋头猛吃,这个姿势在日本称为“狗吃饭”,在西方更是忌讳。
吃散碎、易滴的食物,像是豆腐或是面类,上半身可以往前倾,但是脸和额尽量朝前方,别低着闷头吃。
头部的高低会影响整体的姿势,从开始到用餐结束,头部要尽量维持在同一个高度。要做到这一点的窍门就是---让食物来迎你,而不是你去迎食物。这也需要平常多加强自己的筷子功夫。
嘴巴
许多中式料理是以最“原始”的形状上桌,所以总是需要用手或是牙齿和食物格斗一番,才能入口。虽然剥撕啃剥、撕、啃、咬是吃中式料理难免的过程,但是尽可能利用筷子代替啃、咬的动作,尽量低调一些。
若是柔软的食物,比如扣肉、卤蛋,就用筷子分成一口大小,再一口吃进嘴巴里。尽可能不要整块夹起来咬一口再放回去。不分几口咬食,这虽然是日式礼仪,但是值得效法。
若是硬肉太大块,请厨房切成小块再上桌,但是像北京烤鸭、润饼等需要啃咬的,就一口咬得干脆利落,不要一般在嘴里,一半在外面藕断丝连地扯、拉、撕、拔。
当然,咀嚼时紧闭双唇,食物不要塞满双颊,不边吃边说话。
手
1.双臂不张太开。
2.手肘不放桌上。
3.吃饭时,左手肘不放在桌上或垂在桌子底下。
即使是一个人吃饭,也尽量这么做,久而久之会养成好习惯。
吃中式料理的首要餐具是筷子,其次大概就是手了。需要借助手指头时,比如吃虾、蟹类时,尽量只沾污到指尖,不要连累到整个手掌。吃完后请餐厅送上洗指水。(国际礼仪专家:陈弘美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