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何是做餐饮的,通常对于逛街买衣服并不热衷,那些通常是女人会感兴趣的话题。写这篇博客,一则是因为能有专家帮你分析一下名牌时装到底为什么那么贵,大家可以长些见识;二是,我对于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比较感兴趣,他的坏孩子个性,他的独特的人生舞台退场方式。。。
外表张扬而充满个性,实则内心脆弱、缺乏安全感而又极为敏感,总之是一个充满了话题的人物。
亚历山大·麦昆 (Alexander McQueen) :1969年3月17日~2010年2月11日。 亚历山大·麦昆
(Alexander McQueen) 出生于伦敦东区 (East End) (伦敦贫民区)

亚历山大·麦昆
聪明、智慧、坚强、勇敢的女人,不在乎她们的高矮和胖瘦,是Alexander McQueen的设计对象,他说自己不单希望她们能穿他设计的服装,更希望她们因此而坚强起来。
骷髅丝巾


麦昆最著名的作品非骷髅丝巾、骷髅衫莫属。特别是他的骷髅丝巾,带着大航海时代的烙印,简约别致,在设计中,利用骷髅图案演变出无数的变化,早已成为时尚的经典。好莱坞女星、超级名模几乎人手一条,还有不少明星都以收藏各款骷髅丝巾为乐。另外,麦昆的骷髅头戒指、项链、手镯等配饰也风靡到了极点。
超低腰牛仔裤
1996年,麦昆推出其首个正式的系列,取名为“包屁者”的超低腰牛仔裤(bumster
pant)便成为翌日多份报章的时装报导之头条。麦昆大胆创新的设计很快便令其品牌与“Punk后”Vivienne
Westwood相提并论,成为英国年青人追棒的对象。
驴蹄鞋

麦昆为2010年春夏最新打造的摩天高跟鞋以25厘米创造了鞋款的新高度。这些“恨天高”利用了各种钢铁配件,与皮料等不同材料打造而成,其中最为吸引眼球的是外形酷似龙虾爪或驴蹄的鞋款。高跟鞋的酷爱者誉之为旷世杰作,但也因为超出正常范围的高度而遭到一些名模的抵制。
Alexander
McQueen于2010年2月11日下午被发现在他的奢华住所里自杀身亡。40岁的亚历山大·麦昆是为了他母亲乔伊斯·麦昆 (Joyce
McQueen)
的逝世而选择离开的。麦昆的母亲于2月2日逝世,他原定于2月12日参加母亲的葬礼,但是最终选择了与母亲在一起。作为最年轻的“英国时尚奖”得主,他曾在获颁不列颠帝国司令勋章
(CBE)时声称,自己受勋的唯一理由,是为了让母亲一尝夙愿,亲眼看看白金汉宫是什么样。
在四十年短暂而又波澜壮阔、光明与黑暗交融的传奇生涯之中,Alexander
McQueen(亚历山大·麦奎因)有幸与一群睿智、宽容、个性和眼光独具的女子相伴。这其中,和他最为密切契合的是母亲Joyce,以及发掘他的伯乐Isabella
Blow,这两位犹如他的守护天使,她们的相继离去,让他双翼折断,如坠深渊。
McQueen母亲是他在浮华时尚圈中的支柱和知音。每一场秀,她总是微笑着坐在第一排。McQueen最爱跑回母亲家中,跟她共度下午茶时光。他是个极端反皇室主义者,但2003年6月,他却为母亲穿起了苏格兰传统的花呢短裙,与她共赴白金汉宫接受伊丽莎白女王授予的大英帝国勋章。在2004年英国《卫报》刊登的母亲对他的访问中,她问他最骄傲的是什么,他说“你,母亲”。“最恐惧的呢?”“在你之前死去。”
McQueen与Isabella
Blow的相识相交,则更像是一出起伏跌宕的传奇。在1994年McQueen的毕业作品展中,Blow慧眼独具,穿过模特脸上厚重油彩和血污,一眼看出McQueen作品中流露的惊人天赋。事后她以5000英镑买下McQueen所有的设计——尽管当时圣马丁的学费才4000英镑。后来Blow更是邀请McQueen搬到她家暂住,当时她收纳门下的还有Philip
Treacy和尚未成名的Hussein Chalayan,而鞋履设计师Manolo
Blahnik也是座中常客,Blow则为他们烹煮晚餐。她自称是“在森林中嗅闻松露菌的猪”——她一生的最爱,莫过于收集天才。Blow还一手发掘了名模Stella
Tennant、Sophie Dahl,以及摄影师Juergen Teller。
在世人眼中,McQueen和Blow仿佛来自两个不同世界——McQueen是狄更斯笔下人物,在伦敦东区的街头长大,言语直率、叛逆,对时尚界的陈规不屑一顾。他貌似粗鲁,实则极其精明:在艺术和商业之间游刃有余,夸张而震撼的天桥秀背后,是高级定制、成衣、配饰三驾马车齐头并进;连“坏小子”的形象,也或多或少由他自己一手塑造。他清楚自己是媒体狂热追捧的平民传奇。而Isabella
Blow则是Evelyn
Waugh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出身于家世显赫的没落贵族,热爱极致的美感,事事要求极致,却又无可救药地自我毁灭。她以时尚塑造“魔法、愉悦和奇迹”,却不懂得凭此换取金钱——对于金钱,她如天真孩童,一旦有钱便一掷千金,换取昂贵衣物、古董、黑色幽兰以及所有让她着迷的事物。
不过两人的共同之处远超时尚的范畴。Blow和McQueen都是那种不合时宜,为爱而活的浪漫主义者。他们如同临水照影,对彼此身上不为人知的脆弱、阴郁,以及痛楚感同身受。虽然两人以时尚结缘,但McQueen很快就意识到,相较于Blow的设计意见,他更看重的是对她的爱。他们言语机智幽默,内心又极其敏感,浑身充满着野性而强悍的生命力,无法容忍哪怕一丝丝的平庸和虚伪。Blow的家训是“不张扬则不成事”,她一直以发掘McQueen的伯乐和导师自居,而McQueen在羽翼渐丰、感恩称颂之余,急切地想要自由自立。这让他俩开始渐行渐远。据说当年Blow对McQueen转投Gucci旗下之时,却没有给她一个职位而始终耿耿于怀。晚年她也常因经济上入不敷出,担心自己最终流落街头而抑郁绝望。
Blow在自杀之前专程到Essex郡拜访了McQueen母亲,留给她不少纪念物。又约了McQueen在Hilles庄园见面倾谈,这是她有意道别。当时她镇定自若,McQueen以为她已经渡过艰难关头。Blow的遽然离世,在McQueen心中留下无法复原的巨大空洞:她是他最好的朋友、同谋和灵感源泉。葬礼上,McQueen为她穿上一身苏格兰传统礼服,他不可抑制地放声恸哭,又一言不发疾速离开。下葬时,她穿着他的设计:红色镶坠金线刺绣和羽毛,手工繁复的锦缎礼服裙,棺木上是白色玫瑰和她最爱的Philip
Treacy为她设计的黑色帆船形状的帽子。同年十月,McQueen以“La Dame
Bleue”(幽蓝女士)之名献给Blow,邀请函上的她身穿粉色McQueen裙子,头戴Philip
Treacy设计头饰,乘着四驾马车飞上云端。天桥尽头是巨型鸟翼的霓虹灯饰,款款而行的模特们,也无一不是Blow的化身:她招牌式的红唇,Philip
Treacy充满想像力的帽饰,McQueen的设计,还有Manolo的纤细高跟鞋。这是最好的IsabellaBlow,也是最出色的McQueen。
----资料转载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