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组图片挺有意思,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個香港老菜市的堅守
香港政府將對中環一條有著160年歷史的街市進行再開發。附近一個傳統露天菜市場面臨被部分拆除,然而還有一部分商販堅守在這裡。

Katty
Law說,一旦拆除工作開始,噪音和振動會趕走顧客。她說,到時候死魚都會跳起來了。魚販子王女士已經在這個市場賣了十多年的魚,她說盡管會被迫搬到附近的一個攤位,市場拆除過程中她還會繼續在這邊賣魚。

陳恭的家族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就在這個市場上賣東西了,她說她不想離開這裡,她已經和顧客,和其他商販建立起多年的友誼。

黃鴻超是市場上相對年輕一些的商販之一,他的幹貨店旁就是他母親的豆腐店。

位於卑利街、結志街和嘉咸街一帶的這個露天菜市場開放於19世紀40年代。食物環境衛生署督察員Edwin
Lee說,在過去40年裡,政府為了“自然減少這裡的商販數量”,幾乎已經停止發放商販營業執照。圖中是結志街上的一名肉販。

幾乎沒有新的營業執照發放,因此許多商販的營業執照都是從家族繼承下來的。王木興在這個市場已經賣了50年的糖果了,她從14歲就開始幫父母經營店舖。

香港城市規劃宣傳組中西區關注組成員Katty
Law說,由於附近施工現場非常吵,大多數商舖都做不了生意。她和其他反對者希望,通過提高人們對這項計劃的影響的認識,他們能勸說群眾給政府施加壓力以取消這項計劃。

這項再開發計劃是2007年5月由城市規劃委員會批準,要求拆除30多幢低矮建築,重新修建一幢酒店,兩幢辦公樓和一幢住宅樓。負責該項目的市區重建局稱,今年年底將完成拆除和再建規劃。

這只叫偉嘉的貓住在位於結志街和嘉咸街拐角處的舖子附近,這個攤舖賣了多年雞蛋、茶葉和佐料,它已成為市場的一個吉祥物。

再建計劃的支持者們稱這項計劃會給市場店舖和商販們帶來更多的顧客。市建局在一份電子郵件聲明中說改善商業環境將會振興這條街。

肉販惠偉建在菜市場後面的一家店舖裡賣了21年肉,他支持拆除這些攤位。他說,它們就像是在我昂貴的公寓前的醜房子一樣。這項計劃將會對他的生意有利,他說,新建高樓裡的住戶們也需要買菜。

市建局計劃在結志街和嘉咸街拐角處建一個兩層樓的商場,優先考慮商販和店舖被拆除的戶主入駐繼續經營,不過得付租金,但反對者稱這些人付不起租金。
——-载自《华尔街日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