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古韵
(2016-06-23 22:12:11)
标签:
文化历史情感 |
分类: 乡音乡情 |
济南市做为省会城市,无论经济发展还是城市规模,在全国排名比较靠后。但它却拥有得天独厚的泉水,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素以“泉城”著称,众多的泉与大量的古建筑,是济南传统生活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记载了济南城市的发展历史和过程,体现着济南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
济南老城区包括护城河以内,北到明湖北路,南至黑虎泉西路,西到趵突泉北路,东至黑虎泉北路,整个老城区被泉城路分成南北两部分。对于济南而言,泉城路太重要了,它位居济南老城,一举一动都牵着老城的神经,它是泉城特色标志区内最重要的枢纽,山、泉、湖、城环绕四周,它又是一条文化的街道,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泉城路的西入口叫“西门”,这是明清时期济南的古西城门。西门外就是以五龙潭为首的五龙潭泉群,包括天镜泉、潭西泉、古温泉、悬清泉、净池、醴泉、洗心泉、回马泉、静水泉、濂泉,西蜜脂泉、东蜜脂泉、月牙泉、青泉等29处泉池,五龙潭长70米、宽35米、水深4米多,常年涌水,久旱不涸,涌水量居本泉群诸泉之首。从西门往南,就能看见护城河水清澈见底,由南向北流淌着。两岸垂柳倒映在水面,三五成群的水鸟不时在水里嬉戏,幽静极了,这水便是从趵突泉流出来的。趵突泉里的水澄澈清洌,鱼群在水藻间穿行。泉池中央偏西,有三个大泉眼,水从泉眼里往上涌,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靠着扶栏欣赏池内三泉喷涌的奇景。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昼夜喷涌,水盛时高达数尺。趵突泉被称为天下第一泉,与周围的漱玉泉、金线泉等构成趵突泉泉群。从趵突泉沿护城河往东走,穿过南门桥,就到了黑虎泉群,黑虎泉群是城区四大泉群中规模与流量均较大的一个。它沿护城河两岸,东起解放阁,向西长约700米,共有白石泉、玛瑙泉、九女泉、琵琶泉、豆芽泉、五莲泉、金虎泉、汇波泉等十四泉。黑虎泉一带风景秀丽,情趣别致,有假山,有泉水,有厅有堂,有花木,东临解放阁,西依泉城广场,闹中取静,实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泉城路中间,正北有一座中式庭院高大轩昂,它建于康熙年间,是清朝巡抚衙旧地,内有珍珠泉群,位置与黑虎泉群约略斜对,隔着几百米。其中珍珠泉、濯缨泉、舜泉、芙蓉泉、孝感泉最为有名。像其它泉群一样,珍珠泉泉群的风格主要集中在它的主泉——珍珠泉泉池上,在它周围有许多小泉,如楚泉、溪亭泉、舜泉、玉环泉、太乙泉等,被称为珍珠泉泉群。“珍珠泉”匾额为乾隆皇帝御笔亲题,也是一处闻名天下的独特景观。珍珠泉泉池长42米、宽29米,周围砌以雪花石栏,岸边杨柳轻垂,泉水清澈如碧,一串串白色气泡自池底冒出,仿佛飘撒的万颗珍珠,迷离动人。泉的西北角有濯缨池,是由泉水汇聚而成,泉水向北流经百花洲后进入大明湖。珍珠泉区为一座清雅的庭园,松柏苍翠、杨柳低垂,泉池楼阁错落有致。园内罗锅桥西侧,有一株高五、六米的宋代海棠,至今有千年的历史,相传是济南太守曾巩所栽。另外,在珍珠泉北边新建了一座人工湖,砌假山、植苍松,别具一番特色。
济南四个泉群各有自己的风格特点, 趵突泉泉群雄壮,黑虎泉泉群粗犷,五龙潭泉泉群秀媚,珍珠泉泉群则是宏阔。珍珠泉泉群在泉池数量上居于首位,共39处。随着岁月风尘的变迁,现在尚存10几处。
想要看到老城区的细微趣味,一定要走进街巷深处。由泉城路向北的任意路口都可进入街巷里,可以看到散落在街边与民居中的泉水。或为井,或为池,你可进院观看,热情好客的济南人一看你走院门,就明白了,善意地、淡淡地一笑,任你去观赏,运气好的还能品尝到主人家用泉水泡的清茶。走过著名的芙蓉街,向东再沿着西更道街往里走,就来到了泉水汇成的王府池子。金元时期这里水势旺盛,东与珍珠泉相连,汇水成湖,可以在水面荡舟。明代德王因喜爱泉湖胜景,建府第时把泉池圈到了自家院内,“王府池子”的称呼遂得以传开。王府池子长30米,宽19米,池岸用大块青石砌成,周围有十几处泉眼,池子便是泉水汇集而成。沿街民居依池而建,东西两侧平房地基大部分浸在水中。北岸大院王府池子街9号,是泉边历史最久的民居。泉池周围绿树成荫,颇有江南水乡韵味。池北有张家大院,院临池水,是座比较完整的四合院。再往北走,是起凤桥,这是旧时赶考的士子们必经之路,寓意不言而喻。过桥向西是府学文庙,向东是曲水亭、百花洲,再往北就到了大明湖南门了。这大明湖是泉水汇集而成的,却像是一个最大的泉。
如果说泉是济南的灵魂,水是济南的血液,那么遍布老城区的500多条老街老巷就是连接灵魂和血液的脉络,是老济南伸手可及的触角。在老城区有许多院落看似破旧,街巷狭窄,实则旧而有韵,别具风致。七曲八拐的小街巷,青砖白墙的四合院,雕梁画栋的大门楼,青石铺就的胡同道,遍布街巷、庭院的清泉和垂柳,还有不少明清时期留存下来的建筑甚至年代更早的古迹。这里的每一条街巷、每一个街名,几乎都有许多历史故事。
鞭指巷,泉城路路北有一条叫“鞭指巷”的小巷,宽有丈余,刚刚错开两辆人力三轮车,北起双忠祠街,南至泉城路,全长380米,鞭指巷的由来至今让人津津乐道。自明朝设府后,济南老城区的省府前街一带便是那是省、府、县各级衙门的所在地,车来人往,热闹非凡。到清康熙、乾隆年间,附近逐渐有了经营鞭子、鞍子、缰绳等皮革制品的手工作坊,也有了票号钱庄、大户宅府,成了颇具人气的街巷,久而久之这条街巷便被人称为“鞭子巷”,也称“鞭杖巷”。相传清朝皇帝乾隆骑马来此,见此巷人声鼎沸,热闹繁华,便向巷子里扬鞭一指,问道:“这是何处?”时任内阁大学士的刘墉灵机一动,随即答道:“万岁御鞭所指,当名为鞭指巷。”于是“鞭子巷”便改称“鞭指巷”并流传至今。
芙蓉街是一条济南特色的老街。背靠大明湖,南临泉城路。芙蓉街以街中芙蓉泉而得名,在济南的老街中,芙蓉街是最热闹的。无数的小商小贩,在路两边各据一摊或一店,各色小吃琳琅满目。芙蓉街上每天人流不断。相比于大多数寂寂无声的老街,这芙蓉老街充满了商业活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来芙蓉街是冲着它的小吃来的。许多逛街购物的人饿了累了都会来这里吃饭,几元钱就可以混个饱肚。脚下是青石板的路面,眼中是路边一个个的小吃店,鼻中是各色小吃的香味,耳中是各路小贩的吆喝。傍着繁华的泉城路,芙蓉街依然热闹,但这热闹是轻松的,是市井的,是锅碗瓢勺叮叮当当的热闹。
从这里的小街小巷不仅可以触摸济南悠久的历史,还可以看到“老济南”的市井风情。这是老济南的魂与根,值得保留,更值得珍视。这一带“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泉城风貌,也是济南独有的一种文化元素。沿着西更道北行,便是知名的曲水亭街。街南端有新立石碑,上书“刘氏泉”三字。刘氏泉亦为金代《名泉碑》所载“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溪水甚浅,清澈见底,长长的水草随着水流悠悠飘荡。岸边粉墙黛瓦,杨柳依依,民居错落,曲巷藏幽,水中青荇摇曳,白鹅成群,水雾蒸腾,恍如仙境。夏夜,邀上三五知己,临溪把盏,品茗饮酒,好不惬意,不由想起昔人“曲水流觞”的美丽故事。
老城区的建筑经历数千年的文化历史积淀,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物质,一方面受到齐鲁文化礼仪之邦所赋予民居建筑的稳健和规则有序,具备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体现传统的中轴对称,长幼有序,尊卑分明的建筑形式;另一方面,“家家泉水,户户垂柳” 又构成了济南特有的自然风貌。众多泉水蜿蜒贯穿于民居建筑群落中,形成了格局独特的山水城市景观,正如古人所说“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壮,城得山水而灵”,灰瓦白墙、湿润的台阶、漆黑的雕花大门,细细流淌在青石板下的泉水,使整个老城区建筑既具有北方四合院建筑的深厚淳朴,又展现出江南水乡的清秀灵韵和安逸祥和。
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厚的历史积淀,长期以来形成了老城区淳朴自然的民俗民风。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泉水风貌、淳朴的市井风情,三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泉水文化”的底蕴。济南因泉水的滋润而更加鲜活,泉水文化以其独特的个性,成为济南城市文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也是一座城市的血脉,每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都有其相对独立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是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以突出自然、山水园林取胜,苏州则以人工造园见长。同是民居古城,平遥古城则又处处彰显北方人质朴而悠远的文化气息。济南因泉得名,济南的灵魂是泉水,而济南的泉水为天下人熟知并向往。
苏州、杨州的古街颇具规模,修复得不见痕迹,走进去恍有时光倒流之感,游人看了这些飞檐斗拱,朱栏灰瓦,也会想起戏文,想起古典名著,想起一两首诗词。而在泉城路的这片古街区,因为伴着高楼大夏共生,保护工作也未完善,却让济南人常生痛惜与叹惋之心。
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发展的过程中,老街老巷见证了时代的进步,沐浴着时代风雨,承载着人间悲欢,感受着岁月沧桑。一条条老街上都发生着历史故事,这些老街巷记录着这座城市的骄傲与遗憾,也珍藏着人们的回忆与梦想。就现实来说,骄傲是老街巷文化积淀丰厚,遗憾是老街巷在逐步消失,许多有历史文化品位的老街巷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据不完全统计,在近几年的旧城改造中,已有200余条老街巷的名字不复存在了。在五龙潭公园内,有一块镌有“东流水街”遒劲大字的纪念碑,这条曾被评为“市民最喜爱的老街老巷”中的东流水街,如今只见碑志不见街了。
老街巷没有老,它依然富有年轻的神态,它启迪人们珍惜赖以生存的家园。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城市在不断的长高长大,旧城改造让大片的民居变成高楼大厦。当旧城拆迁的触角伸向老街老巷的时候,应当想到“保护性开发”这句话的基本含义,过去没有想到而留下了遗憾,如果现在还想不到,那必然酿成更大遗憾,长此下去就是糟蹋文化,势必成为历史的罪人。
那些质朴的青砖绿瓦、蜿蜒曲折的小巷、高低不平的石板路,缓缓流过门前的泉水,庭院中探出的硕果累累的石榴树,无不散发着这座城市淳朴的民风、融洽的邻里和浓浓的亲情。在城市改造、水泥森林侵占着市内各个角落的时候,老城区显得尤为高贵、典雅而又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