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家庭医生
(2017-09-03 12:24:37)
标签:
医疗 |
期盼家庭医生
我国有很多家庭的子女在外地工作,终年难得回家一次,即便他们与父母同城居住,平时也不能经常在身边陪伴。如果父母身体健康,自理能力强还好,一旦遇到突发急病,身边没人管就糟了。
邻居刘姨的丈夫去世后孩子想接她同住便于照顾,但她不想添麻烦,喜欢清净自在的生活,所以一直独居。虽然她患有高血压、心率过快、骨质疏松等老年病,但坚持每天服药、室内锻炼,各项生命体征都还平稳,连近年来单位组织的体检都放弃了。
去年1月开始,刘姨感觉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说话不利索,她以为人老了都这样,就多上床休息缓解,并没有上医院检查,没想到这一疏忽埋下了隐患。去年12月的一天,她突发眩晕倚在床上连续呕吐,想打电话通知孩子却身不由己。因为门是关住的,当时也没人发现。好在此时孩子有事两次打电话给她,见无人回应就提前下班回家看个究竟。孩子开门后见她正在痛苦地呻吟,衣服、被子上全是呕吐物,于是马上拨打120,救护车随即接她到医院救治。
经过全面检查,刘姨的脑血管出现大面积严重堵塞,医生诊断是突发性脑梗。而且她已不能说话,失去自理能力,几天后身体不停地抖动。在神经内科医治24天,用了多种药物也不见好转。随之而来她还出现低烧、肺炎等症状,心率、血压、呼吸等数据不稳定,最后转到重症医学科(ICU)去救治。在ICU的19天里,刘姨一直是昏迷状态,肺部感染并高烧,病情危重,医治无效,在昏迷中安详去世。
这个病例告知我们:平时自己要学习一些医学知识,身体有症状感觉不舒服要及时就诊,要定期参加体检,有问题要及时解决。否则量变会逐步引起质变,小病会拖成大病,到时不仅病人痛苦,而且医院也回天乏力,最后落得人财两空,留下深深的遗憾。
今年全国“两会”传来好消息:国家卫生部已计划建立家庭医生签约制,建立定期巡访和主动服务机制,委派家庭医生进社区为老百姓送医送药,优先为空巢老人服务,加大对特殊群体的日常巡访。签约了家庭医生后,社区居民的身体状况会得到有效监护,有家庭医生上门问诊,老年人不用为上医院看病而发愁,还能减轻子女的负担,家庭医生解决不了的病情,还可以找到上级专家转诊过去。在不久的将来,让每个城乡家庭都有家庭医生到位,这是一项民心工程,是天大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