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档案
虽然档案室在学校工作中处于辅助性地位,但真正干起来并不轻松。整理档案一般要经过收集、线装订、编文件页码、分类、排列编号装盒、编制文件档号、编制检索工具、填写档案盒封面脊背标志、修复多个环节,是一项细致、琐碎、永久性的工作。这批档案刚整理完毕,新的档案已经产生,又要去收集忙活了。别人来查档案,你要迅速拿出来,碰上节假日也不例外。
过去我校没有档案室,自己对档案一窍不通,要创建档案室只能白手起家,从头学起。最初我整理档案有问题在学校无人可问,打电话到档案局又联系不上,为了抢时间、赶进度我自作主张整理出大部分。没想到档案局下来检查指出我的整理有不少错误,提出整改意见。这样一来我之前的工作不仅白干,还由快速变成了慢速。事不宜迟,有错必纠,我决定全部返工。每改1盒就要同时改盒内所有文件的档号、改档案盒、改电脑里的存储数据这三个方面,还要重新打印目录,实在非常麻烦。我早出晚归,埋头苦干了六个月才得以完成。虽然档案做错返工的工作量很大、很累人,但是我在失败中不断吸取教训,业务能力不断提高。认识到:整理档案不能光凭一时热情,首先要制定分类大纲、制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其次是遇到问题要打电话及时请教档案局,一次不行,就多打几次。做事情不能盲目贪快,必须科学严谨。只要方向正确,坚持认真整理,档案室一定能建立起来。
为了提高个人专业素质和档案整理质量,我积极参加档案局举办的档案知识培训班,学习后付诸实践。我定期到学校有关部门收集材料,可是,一名普通的档案员要别人交东西并不容易,不时碰到对方上课、开会,甚至有不配合、拖拉的行为。虽然档案室由校长领导、学校办公室分管,但是学校工作千头万绪,领导很忙,我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于是,我没有计较对方的态度,还从对方角度去考虑问题,坚持一要耐心,二要多跑,三要催交的原则;还把做好的档案拿给对方看,使其放心,增加对我的信任,从而使材料收集量大幅提高。
教育局规定学生学籍档案要永久保存,而我校的学生入学登记表、学籍表、毕业生登记表却装入纸箱长年堆放在学籍室的角落无人关心。由于年代久远,学籍室几度搬迁、人员变更,交接不严、保管不善,那些学籍材料早已发黄、卷角、带有灰尘、页面破损,简直跟废纸差不多,还有丢失现象。再不整理,档案损失更大!于是,我到学籍室将这些老档案全部搬到档案室,制定计划,严格按照档案整理流程细心操作,终于将这批老档案修复整理完毕,目录进入电脑,以崭新的面貌上架展示。
在档案室工作是一个人的舞台,鲜为人知,既没有鲜花、更没有掌声。但是我通过整理档案了解到学校艰苦创业,勤俭办学的历史,从中吸取了力量的源泉。为学校风雨载途、创新发展倍感骄傲!当我看到自己亲手做出的一盒盒档案在铁柜里整齐排列时,一条条目录经过检索快速跳出时,我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充分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对创建档案室充满信心。
教师业务档案
教师业务档案,每人两盒
2011年11月5日,南宁市教育局局长——我校初中1976级校友潘永钟(左)与时任校长徐元生合影
光盘档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