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门诊见习
标签:
杂谈 |
1976年6月,我(左一)和罗碧珍同学跟随医疗队到幼儿园给小朋友打预防针。
1976年2月至6月,南宁2中开展开门办学。我们高二年级各班分设不同的专业,跟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理论联系实际。例如,有的班学建筑,在学校盖起了楼房。炎炎烈日,在工人师傅的带领下,同学们吼着号子,甩开膀子学砌砖。我们班学医,全班分成多个小组到市内不同医院见习,老师每天到医院检查情况。
我和罗碧珍同学到区人民医院二门诊(现在的广西骨伤医院)见习,到过内科、外科、五官科、针灸科、急诊室。医生给病人看病时,我俩在旁边观察,看医生如何下诊断、写病历、开处方。医生对我们很热情,耐心讲解,手把手教我们针灸,使用听诊器、血压计。在外科,医生教我俩看X光片,给病人摸肝等。在急诊室,我们目睹医生争分夺秒,救死扶伤。
我和罗碧珍重点学习了“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这两项技能。“肌肉注射”的要领是:“两快一慢”,即进针要快速、垂直,推药水要慢,并且轻揉针口四周的皮肤,拔针要快。“静脉注射”关键是找准血管。为了尽快学会打针,我俩用生理盐水互相在对方手臂上练习,直到双方满意为止。给病人打针时,我们娴熟、温柔的手法得到肯定,病人还以为我们是卫校的学生呢。我们还跟随医疗队到幼儿园给小朋友打预防针,学以致用,圆满完成任务。后来,我买了注射器,在家为母亲打针,免去医院排队,节省了不少时间。
在二门诊见习期间,我们学到了有用的医学知识,受益匪浅。此外,我们每天坚持打扫科室的清洁卫生,受到医务人员的好评。
在特定的历史年代,开门办学这一举措对培养学生的人格、学会一项技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