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望京﹒阜通﹒花家地

(2022-05-18 14:51:20)
标签:

望京

阜通

花家地

分类: 京城巡踪

                  望京﹒阜通﹒花家地

1998年末我家搬到了四环外的花家地。

花家地属于望京街道管辖。望京作为地名,其来源—是“望京馆”。清代于敏中所辑《日下旧闻考》及吴长元所辑《宸坦识略》中均记有"望京馆"。望京馆,是进出京城的外国使臣及南来北往的客商住宿、就餐之地。历史文献记载,早在辽代,“幽州东北二十里有望京馆”。幽州,即今北京城前身,是辽代的陪都,当时还沒有北京这个名字,望京之意是眺望京城,而不是眺望北京。当年的望京馆其实并没有建在现在的望京地区,而是建在望京东北十余里的孙侯(今孙河村)。由此算来望京作为地名至少已有近千年历史了。来源二是“望京墩”。据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梦溪笔谈》一书记载,在京都东北处,有一座望京墩(墩即高台),这是目前能查阅到的有关望京最早的文字记载。《宸垣识略》中也说:“望京村墩台在东直门外,明景泰间筑。”据说当年兵部尚书于谦为加强北京城防,给皇上上奏说:“京城四面,因无墩台瞭望,寇至不能知其远近及下营处,卒难提备,可用四面离城一、二十里或三十里筑立墩台,以便瞭望。”景帝批曰:“所言甚善。”于是在京城北面和东北面“筑德胜门双综铺及东直门外望京村墩台”,以观敌情。

望京﹒阜通﹒花家地

来源三是—段传说:当年这里有一条古道,是清王朝历代皇族、显贵自京城往返承德避暑山庄必经之路。那年乾隆皇帝去避暑山庄度夏,经由御道,路过此村,停下歇息饮茶时,登上高岗遥望京城,一眼望见东直门城门楼,于是,龙心大悦,随即赐名此地为“望京”,大、小望京村也就此诞生。现在望京地区东北部的大望京公园里有座标志性建筑望京台,据说就是乾隆皇帝当年喝茶歇脚和赐名的地方。

望京﹒阜通﹒花家地

望京地区有两条贯穿东北至西南的主干道阜通东大街和阜通西大街。“阜通”一词得名于元明时期流经这里的漕运河“阜通河”。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为解決大都与通州间的粮运问题,郭守敬建议把金代旧水道(金漕渠)拓建成一条重要的运粮渠道,称为阜通河,取货物丰富,渠道畅通之意。由于源头玉泉水的水量太少,为了严防泄水,郭守敬在20多公里长的运河沿线修建了千斯坝、常庆坝、郭村坝、西阳坝、郑村坝、王村坝、深沟坝等7处大坝用来通漕运,人称“阜通七坝” ,这条河也得名坝河,坝河现在並不在现在的望京地区,而是位于望京西南四元桥南侧。现在坝河常庆花园所在地就在常庆坝附近。

望京﹒阜通﹒花家地

望京﹒阜通﹒花家地

橫跨阜通东大街和阜通西大街的是花家地街。原来这一带是一片种着花椒的农田,曾被称为花椒地。1988年初,城开集团在这片花椒地里建起了住宅小区,取花椒地的谐音叫“花家地小区”。 接着又陆续建成 “花家地南里” 、“花家地北里”、 “花家地西里”等几大小区,成为望京较大的一片居民生活区。

望京﹒阜通﹒花家地

望京﹒阜通﹒花家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