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校本教研为抓手,促教育质量提升

(2022-12-13 11:15:54)


               ——坡头中心校2020教学工作总结

坡头中心校目前有四所成建制中小学,共一所初中,三所小学。初中有16个教学班,学生460人,教师44人,一线教师中青年与中老年教师各半;一小有24个教学班,学生1000余人,教师47人,一线教师中中青年教师各半;二小有6个教学班,学生120余人,教师13人,一线教师基本上全为新分教师;三小有6个教学班,学生不足100人,教师11人,一线教师基本上全为新分教师。

坡头中心校已一改以往老教师与青年教师两极分化现状,而变为以新分教师为主力军,以极少数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新的教育现状。而青年教师的频繁调出与调入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困扰。面对这种现状如何走出困境提升教育质量。2020年,坡头中心校围绕“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这一主题,以指向核心素养为育人观,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富有实效的教研活动为载体,以风格课堂为主阵地,努力实现了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大格局小切入,强化品质课程

学校课程建设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它与学校的现实境遇、地域特点、师资结构、问题挑战等密不可分,它对学校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各校在中心校统一安排下重视学校课程建设,充分认识到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学校课程建设的文化自觉性,根据学校已有特色打造出适合学校发展的品质课程。

1.抓住传统文化,开发节日课程

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每个节日都承载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与传统历史文化,充分抓住传统节日,做足传统文化大文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增强学生民族凝聚力与自豪感,强化学生的民族精神。坡头初中从诸多传统节日中精选出清明、端午、国庆、中秋、重阳五个节日构建诵读课程,通过课程实施三环节(阅读、写作、展演),即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写作及表演等诸多能力。

2.依托大阅读活动,开展阅读课程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阅读对学生的熏陶,在阅读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能够得以提升。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增加学生人文积淀、培养人文情怀、提高审美情趣,有助于促进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是学生实现终生学习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形成基本素养的重要途径。坡头一小从三个方面系统规范的开展主题阅读课程:其一通过阅读有关的古典诗词、儒家经籍及现代名篇,力争实现“悦纳生命、唤醒生命、成就生命、享受生命”。学校选用《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快乐读书吧”中提到的基础书目和推荐书目及能促使生命拔节生长的现代名篇为主要阅读内容,按年段分层推进,利用晨诵、午读和晚读时间进行阅读与思考;其二阅读指导教师做好阅读计划,上好阅读指导课,科学有效地作好阅读安排和学生阅读情况评估,保证阅读效果;其三设计形式多样的读书展示交流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低年级设计讲一讲,绘一绘,演一演等活动;中年级设计摘抄优美片段(与读书笔记结合),制作手抄报,讲一讲精彩的故事等活动;高年级组织写读后感,人物分析,作书评,演讲等活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课程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校内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兴趣、塑造了健康的人格。

3.挖掘校本资源,开展书法课程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从甲骨文到大小篆、隶书,乃至草、楷、行书,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书写、视觉艺术。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逐渐弱化。为了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让学生更好的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坡头二小和坡头三小充分挖掘校本资源,利用三小冯捷老师书法研究生的优势资源开展书法课程。定时、定量、定活动,每天30分钟练字课,每天一幅作品,每周开展书法指导课,每月一次书法比赛,每学期一次师生书法展览。坡头二小老师为了能够更好的指导学生书写,全体教师每周定时到三小参加书法社团活动,参与书法指导和培训。经过一年的不断探索和练习,坡头二小和三小的学生书写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而他们的书法课程也得到了当地学生家长的普遍赞同。

二、高站位低落点,聚焦品格课堂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对落实质量工程有决定性作用。而当前我单位各校新分教师已经成为教学工作的主力军,如何让这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使他们的课堂快速成熟起来,除了师徒结对帮扶、听评课、研课标之外,我们一直在研究突围的途径。

1.“读书”与“反思”并重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想鸟儿没有翅膀。”莎翁借助这样诗意的语言劝告世人要懂得阅读。可是我们一线教师因任务重压力大应付多等诸多因素,不太注重读书。中心校为了督促教师读书,要求教师每学期读三本书:课标为必备书,专业书为必读书,人文书为选读书。课标每人一本,专业书每学期学校统一购置。每周教研活动先进行读书分享,以督促教师认真阅读。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所以阅读不是最终目标,而阅读+实践+反思才是教师提升的最佳途径。中心校对所有教师的要求是:每本书一篇反思,每次教研一篇反思,每学期一篇案例反思。所有反思量化考核,与评优及继续教育审核挂钩。反思多了,教师对课堂的关注点就多了,他们的阅读就更有针对性。我们的经验是:教师的阅读与反思,靠的不是自觉,而是管理。

2.“模课”与“磨课”共行

中心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学名师课堂,塑自我风格”课堂教学活动,如从语文名师于永正、薛发根、王崧舟;数学名师钱守望、华应龙、吴正宪等老师中,选取适合自己的名师,阅读他们的教育著作,研究他们的课堂教学,重点是模仿他们的教学技能、语言艺术、细节处理、教学机智等,而选取同一位名师的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进行同类课型的磨课,通过阅读研究与展示磨课,力争从形似到神似的突破。“模课”与“磨课”活动的开展,使青年教师有模可仿,给了青年教师成长的捷径,真正让青年教师的课堂快速成熟起来。

三、浅问题深研究,力推品味教研

教研活动针对性强,主要解决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通过研究可以改进工作效果,促进教育与教学活动质量的提高。然而我们的很多教研活动却因为针对性不强,目标不明确,要求不具体而事倍功半。本学年,中心教研组研究的课题都是从上学期听评课及评卷中提炼而来。有些问题虽小虽浅显可却从来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教研组就从这些小问题入手进行研究,争取研究一个解决一个。如小语教研组针对学生的书写问题进行研究,从基本的握笔与坐姿入手,直至课堂上如何指导学生的书写等问题进行阅读、反思及实践;小数教研组的如何验算和检验的研究,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小英教研组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等。问题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进行研究,最终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这样的教研活动,解决的是老师想要解决但没有解决的问题,更符合教师的口味,所以研究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厚,研究的效果极好。

本学年,坡头中心校以课堂为中心,以课程和教研为两翼,向课堂要质量,以课程构建与校本教研为推手,为践行坡头教育的梦想而努力,我们只愿用我们的探索与坚守,推进坡头教育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