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为本,精雕细琢,谋坡头教育新发展
(2022-12-13 11:18:49)
一年来,坡头中心校根据教育局2019教育教学工作安排,在市教研室领导的指导下,以两个“为本”即“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为教育理念,以“学校、教师、学生”为三维发展目标,以“1234”为抓手,取得了较有实效的教学效果,现特对具体做法汇报如下:
一、围绕“1”个中心
质量是生命,常规是保证。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工程,反映出学校自身教育教学和管理最基本的素质。落实教学常规是促使教学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以教学常规为中心,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是我中心校教学工作的中心。
1.做好“2+3”,规范制度管理。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度是一切管理的基石和保障。要抓好教学管理,必须有科学的管理制度。中心校要求各校学期初从“制度”和“过程”两个方面入手,做好“审视、反思、规划”三个规定动作,即审视上学期教学工作的所有细节;反思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所有得失;根据审视和反思规划本学期教学工作。例如,《坡头中心校教学质量调研制度》,一改过去三所学校同台竞技的不公平为二小、三小进行比较评价,一小进行校内比较的评价模式;坡头初中的《家长开放日制度》改过去的每周一天为天天开放;为改变团队合作意识,坡头初中改过去的个人评价为“团队捆绑式”评价;为提高教师教研积极性,坡头初中制定《科研型教师奖励制度》;坡头一小对备课提出的“三备”制度、单元检测制度;坡头二小的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坡头三小的《青年教师汇报课制度》等,都是在对上学期或上学年教学管理审视和反思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2.“三期”督查,做实过程管理。
常规管理牢牢把握一个“实”字。常规管理非一日之功,只有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滴水穿石的效果。为确保中心校及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不是写在纸上,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停在行动上。中心校每学期针对学校教学工作做好“三期”督查:学期初督促学校的“2+3”落实情况;学期中督导学校过程管理;学期末评价总结,肯定成绩,提出建议,为下学期提供数据。
二、强化“2”组教研
校长的教学理念决定学校发展方向,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学校发展速度,而教研则是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最有效途径。为有效促教研质量提升,尽快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坡头中心校从“教研组”和“课题组”两个方面入手,促教研质量的提升。
1.一研一得,教研活动有成效。
当前很流行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一群人可以走的很远。而教研组则是教师成长的最佳平台。如我们提出的高效课堂一样,如何让教研活动有实效,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本学年,我们一改以往的请名师同课异构,听评反思这样的教研模式,改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线上:组内同研,确定主题;同课异构,名师引领;主题报告,理论提升;反思小结,助力成长。线下:根据本学期研究主题,确定共读书目,组内同研,定期交流。线上线下,理论与实践并重,新秀与名师同行,这样的教研活动,获得了教师的认可,提高了教研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例如坡头初中的语文教研组,在市级名师李春燕老师的带领下研究小说、散文、古诗、文言文等不同文体的课堂教学设计,并共读王荣生老师不同文体教学系列丛书8册;例如坡头中心校小学低年级语文的“看图写话” 主题研究;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数的运算”主题研究;小学英语教研组的“阅读教学”主题研究等都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
2.把问题变课题,重视问题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会有很多问题,但几乎都被老师忽视了,而这些问题才是老师最需要解决的,最有意义的课题。针对这种现象,中心校提出申报课题的问题必须来自教学实践,必须是最有意义的问题,否则不予通过。例如坡头中心校针对近几年青年教师不断增多的现状研究的《区域内青年教师培养的策略研究》,针对小学写作提出的《小学语文随文练笔的策略研究》,针对综合实践课提出的《农村小学中高年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实践研究》,坡头初中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不好提出的《农村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等课题,都是基于真问题的课题研究。
“双组”教研,为我们的教研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我们的教研活动走出了死胡同,走出了一片广阔的教研前景。
三、推动“3”项活动
培养一支有知识素养、有业务能力、有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恐怕是每一位管理者梦寐以求的事情。坡头中心校则通过一些有效的活动去促教师素养的提升。
1.读书活动,促理论素养提升。中心校要求教师每学期读好三本书:课标为必备书,专业书为必读书,人文书为自读书;必备书目研究读,必读书目详细读,自读书目提倡读。每次教研活动必带课标及专业书,每次评课必从课标及专业书中找理论依据;每次教研活动的读书分享,必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以研促读,以用促理解,从而提高阅读效果。
2.教学大比武,促能力素养提升。对教师的培训,我们往往注重理论而忽视技能,注重优秀而忽视全体。为了掀起一场课堂教学技能展示的热潮,给教师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让教师在展示交流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中心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以钢笔字、粉笔字和教学设计为内容的“两字一能”教学基本功大赛活动。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校长组同台展示,相互交流。活动前所有老师的慎重准备积极参与早已经远远超过了活动结果本身。
3.名师引领,促教学素养提升。名师的课堂往往是他们教学理念的体现、教学经验的凝结和教学智慧的展示,而名师的成长历程则更是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最有价值的可利用资源。为了让身边的榜样激励教师成长,本学年,坡头中心校先后邀请李中燕、李春燕、孔新颜、马站侠、王霞、王迎霞、范小枫等市级名师多次参与我们的主题教研活动。市级名师的参与为我们的教研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我们的教研活动方向更明确、思路更清晰、研究更有实效。
四、抓好“4”支队伍
1.班子队伍。学校班子是学校的灵魂,学校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决定了整个教师队伍的战斗水平。因此,一个校长带领的一套好的领导班子才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为此中心校一提要求,要求所有班子成员必须读书,成为智慧型领导;二搭台子,给班子成员展示交流的平台,让班子成员成为业务型领导。通过班子团队建设,提升学校凝聚力。
2.班主任队伍。近几年,新入职教师增多,教师平均年龄越发年轻化。青年教师既要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又要完成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的转变。这对学校的班主任管理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如果不对这些青年教师进行班主任工作培训,他们根本胜任不了班级管理工作,会为学校的管理带来很多想不到的麻烦。为此中心校成立了“班主任工作坊”,建立班主任微信群,定期开展活动,相互交流学习,为班主任成长提供平台,提升学校管理力。
3.骨干队伍。为使中心校青年教师的成长有专业的引领团队,立足中心校实际,更好的挖掘本区域教师成长潜力,用骨干教师的成长引领青年教师成长。中心校制定《骨干教师管理细则》对骨干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做出明确规定,要求市级骨干教师必须担任教研组长,每学期必须作公开课,必须带1-2名徒弟。通过骨干团队建设,提升学校品牌力。
4.青年教师队伍。目前,青年教师已成为学校的主力军,青年教师的成长直接决定了学校发展的后续动力。所以能否培养好青年教师,能否让青年教师更快的适应学校管理,完成角色转变,成为合格的教育者,这是我们面对的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为此,中心校2017年申报了市级课题《区域内青年教师培养的策略研究》并顺利结题,通过课题研究,为青年教师培养提供了范例和可操作的依据。两年来,坡头中心校从制度保障、活动推动、奖励激励等方面多措并举,为青年教师成长拓宽了成长空间,提供了发展途径。通过青年教师团队建设,提升学校发展力。
多年来,坡头教育曾走入困境,但坡头教育人没有陷入桎梏裹步不前,而是不断寻找破局的途径和方法。相信在教研室领导的支持下,在坡头教育人的不断努力下,坡头教育的步伐一定会越来越自信,坡头教育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