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戴服务站007
老戴服务站007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8,939
  • 关注人气:77,8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生汽车交通事故时如何逃生自救?

(2012-08-27 17:50:26)
标签:

汽车事故

翻车

入水

遭遇火灾

如何逃生

分类: 温馨提示
 

 

发生汽车交通事故时如何逃生自救?

 

发生汽车交通事故时如何逃生自救?


 

      8月26日凌晨,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境内的包茂高速安塞服务区附近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一辆满载旅客的双层卧铺客车与一辆运送甲醇的重型罐车发生追尾碰撞,随后燃起的大火导致客车上36人死亡,3人受伤。而同一天的13时30分,沪蓉高速四川南广段也发生追尾事故,造成 12人全部遇难。(新华网

      一天两起重大交通事故吞噬48条生命,不得不让我们开始担心乘车出行的安全问题。据专家称,除了汽车的安全设备以及驾驶员的驾驶习惯、驾驶技能之外,在突发事故时的正确处置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当汽车遭遇不同的突发情况时,我们应该有不同的应对方法。

   汽车翻车后的逃生方法:
      1.熄火:首要的操作;
      2.调整身体:不要急于解开安全带,双手应该先撑住车顶,双脚蹬住车两边,确定身体固
定,一手解开安全带,慢慢把身子放下来,转身打开车门;
      3.观察:在逃出车门前应该确定车外没有危险;
      4.逃生先后:如果前排乘坐了两个人,应副驾人员先出,因为副驾位置没有方向盘,空间
较大,易出;
      5.敲碎车窗:如果车门因变形或其他原因无法打开,应考虑从车窗逃生。如果车窗是封闭
状态,应尽快敲碎玻璃。由于前挡风玻璃的构造是双层玻璃间含有树脂,不易敲碎,而前后车窗则是网状构造的强化玻璃,敲碎一点即整块玻璃就全碎,因此应用专业锤在车窗玻璃一角的位置敲打。

   汽车入水后的逃生方法:
      前段时间北京暴雨致使很多路面的积水高达一米以上,发生了很多起汽车入水事故,其中
死亡事故一人,也是一位常州人。至此,水中逃生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1.汽车入水过程中,由于车头较沉,所以应该尽量从车后座逃生;
      2.如果车门不能打开,手摇的机械式车窗可摇下后从车窗逃生;
      3.对于目前多数电动式车窗,如果入水后车窗与车门都无法打开,这时要保持头脑冷静,
将面部尽量贴近车顶上部,以保证足够空气,等待水从车的缝隙中慢慢涌入,车内外的水
压保持平衡后,车门即可打开逃生;
      4.如果车窗打不开,我们就需要有技巧地敲破窗户。安全锤和灭火器是
最佳的打碎车窗的工具,其次汽车座椅上的头枕。将头枕从座椅上拔下,用那两个尖锐的插头敲打侧面玻璃,也具有很好的破窗效果。

   汽车遭遇火灾时的逃生方法:
      1.当汽车被撞后发生火灾时,由于撞倒车辆零部件损坏,乘车人员伤亡比较严重,首要任
务是设法救人。如果车门没有损坏,应打开车门让乘车人员逃出,以上两种方法也可同时
进行。同时驾驶员可利用扩张器、切割器、千斤顶、消防斧等工具配合消防队救人灭火。
      2.当公共汽车发生火灾时,由于车上人多,我们必须要特别冷静果断。首先应考虑到救人
和报警,判断着火的具体部位来确定逃生和扑救方法。如果着火的部位在公共汽车的发动机,驾驶员应开启所有车门,令乘客从车门下车,再组织扑救火灾;如果着火部位在汽车中间,驾驶员开启车门后,乘客应从两头车门下车,驾驶员和乘车人员再扑救火灾、控制火势;如果车上线路被烧坏,车门开启不了,乘客可从就近的窗户下车;如果火焰封住了
车门,车窗因人多不易下去,可用衣物蒙住头从车门处冲出去。
      3.汽车车厢货物发生火灾时,驾驶员应将汽车驶离重点要害部位(或人员集中场所)停下
,并迅速向消防队报警。同时驾驶员应及时取下随车灭火器扑救火灾,当火一时扑灭不了
时,应劝围观群众远离现场,以免发生爆炸事故,造成无辜群众伤亡,使灾害扩大。
      4.当汽车在加油过程中发生火灾时,驾驶员不要惊慌,要立即停止加油,迅速将车开出加
油站(库),用随车灭火器或加油站的灭火器以及衣服等将油箱上的火焰扑灭,如果地面
有流散的燃料时,应用库区灭火器或沙土将地面火扑灭。
      5.当汽车在修理中发生火灾时,修理人员应迅速上车或钻出地沟,迅速切断电源,用灭火
器或其它灭火器材扑灭火焰。 
      *我们要善用车载灭火器:使用前,先将灭火器上下颠倒几次,让干粉预先松动,便于喷射
。使用时拉开保险阀,手持灭火器站在离火源2~3米的上风处,向下压动压阀,将喷嘴
对准火源,左右扫射即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