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县第二初级中学概况及历史沿革
(2024-10-07 08:25:04)分类: 梨树县历史 |
梨树县第二中学成立于1923年2月,当时称梨树县男子初级中学,校址在梨城书院旧址,首任校长李子玉。学校仅招收男生,学制三年,每期招收 1 个班,每个班40名学生。至1930年毕业五个班,毕业学生 200 名。
1925 年,梨树县男子初级中学、师范讲习科及第一高等小学三校合署办公,成为县内规模最大的学校,学校名为梨树县立师范初中一小学校。校长姜勋忱,教务主任为赵芳亭,训育主任为徐丕琏,教员有崔宝兴、邵恩树、何崇岩、孙光远等。
1930年,梨树县男子中学,4个班级,168名学生。
1934年3月,改校名为梨树县立梨树初级中学校。有七个班,校长张云赞,教员15名,均为男性。雇员3名,夫役5名。学生317名。4月,在学校内部增设奉天省立第八师范学校。
1937年4月1日,改归省立,校名为奉天省立初级中学校。同年9月,校内小学取消学生往街立各校就学。校长张承绣,瓦房49间,平房26间,有篮球场和网球场各2个,足球场河排球场各1个。教员14名,学生7个班级,322名。
1938年3月,奉天省立初级中学校改名为梨树县国民高等学校,简称国高。校长为张云赞,学制四年制,每个年级两个班,共8个教学班,学生388名,教员20名(4名日本人)。
1940 年,每周增设 2 节军训课,每年有 3 个月安排学生参加劳动和劳役。校长王大泽,副校长为日本人西国义。学校有 22名教员,8 个教学班,390 名学生。课程除设置国文、数学等基础课,还设日语、国民道德课,并设农业、土壤、育种 3 门专业课。
1945 年 10 月,梨树县县民主政府建立梨树中学,聘邵梦周为校长,设 6 个班,在校学生 300 名,留用原大部分教师。数理化课程沿用旧教材,文史课程教材由老师自行选用或临时编写。
1946 年 5 月,国民党占据梨树后,设男中、女中各一所。男中校长为王士俊,女中校长为邵梦周。同年秋,男中、女中合并,校长白广田,教职工 20 名。设初中、高中,学制各为三年。开设 4 个班,学生 160 名。
1948 年3月,解放后恢复梨树中学,称辽西省梨树县立中学。设 6 个初中班,并附设师范班,教职员工 13 名,学生 204 名。
第一教导组下设国文小组、史地小组、政常小组,第二教导组下设数学小组、自然小组,卫生组设医务室,舍务组设四个中队。设有初中班一年级二年级、补习班、农民干部班。
1952年,发展成完全中学,始招高中两个班,学生 88 名。1953年,高中四个班,初中31个班。校长孙少康。
1954年秋季,另建立梨树县第一初级中学,与辽西省梨树县立中学并存。1956年,继任副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刘尚卿。
1958 年 11 月,梨树中学高中部独立,成立梨树县第一高中,迁至第一初中校址。原梨树中学初中部与梨树县第一初级中学合并为梨树县二中学。校长王丕业,22个教学班。
1965年,有2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55人,教职工107人。
1980年兴建教学楼,第二年建成。主楼南部四层,北部三层,建筑面积5720平方米。容纳30个教学班,楼内有办公室、图书室、实验室、大小会议室等。楼外有学生宿舍、饭厅、托儿所、幼儿班、生产用房等,其面积为1520平方米。1982年,梨树二中改为完全中学。
1983年,全校有33个教学班,其中初中20个班,高中10个班,初职1个班,高职2个班。初中在校生1324人,高中504人,初高中职业班145人。教职工189名,党支部书记姜兴河,校长高云阁,副校长段文珍、包玉墦、李介山、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