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医树德名垂青史的四平市著名医士——李治民

(2020-12-07 06:44:53)
标签:

梨树县

四平市

李治民

四平市著名医士

分类: 梨树县人物
        李治民(1899~1982),字明远,号壶隐。男,汉族。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9月20日出生于奉化县(今梨树县)城平民家庭。四平市著名医士,曾在梨树裕元医社学习,后在梨树城益兴泰挂牌行医二十多年,任县中医学会副会长。解放前夕,在四平道东三马路广生堂行医。解放后在四平市第三联合医院、市中西医联合医院、四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医。无党派爱国人士,曾三次当选市政协委员,两次当选人大代表。多次在医学团体任领导职务。
       祖籍山东聊城,其父李魁才曾从戎,后务农。1907年2月,李治民入奉化县启贤私塾就读。1915年2月,考入梨树县立高等学校,1917年12月毕业。
      1918年1月,李治民习医于梨树裕元医社。先生怕“教会徒弟,饿死师”每来患者便借故将李治民支走,再开方配药。二年来所学皆是如何轧药碾子等杂务之事。他苦于学而不得,暗叹:“他日学有所成,一定全部告诉求教者”。年19岁娶医家女杨氏为妻,遂获岳丈祖传四世之秘方、验方。加之他的古文造诣较深,此后三年每晚自学经典医著常至深夜。后杨氏病故,续弦王氏偕老。他因恭好学,得梨树名医李化宣、李甲三、李耀武的赏识与钟爱,尽授其医道,因而医术愈精。为报师恩他曾为李化宣养老送终。
      1923年6月,梨树县公署招考医士,他在120名考生中名列第二,获行医执照。同年12月,从梨树裕元医社辞职。1926年1月,在梨树城最大的中药店益兴泰挂牌行医。其间,县境内瘟疫流行,他因救人过百被尊称为“小李先生”。
      而立之年,他以“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为行医处事座右铭。在益兴泰中药店的24年里,他不断地进行深造。1936年在梨树县汉医讲习会学习三个月,结业考试所学三科均占魁元。因此,1937年6月至1946年6月,被推选为县中医学会副会长。1942年在本县开始学习西医,
考试又名列榜首并获奖。1947年12月,因不堪土匪骚扰,举家迁平,在道东三马路老广生堂坐堂行医。
      1952年10月29日,他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加入四平市第三联合医院,工资定为卫生六级(172.5元)。他以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为人民服务,成为患者的知音。1956年,他加入四平市中西医联合医院,任内科主任医师。1959年中西医联合医院改制为四平市第二人民医院,他任第二医院医务主任。
      李治民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重视应用经方、时方。喜读医案。收集医学格言从不间断。主张辨症施治,该用小剂量绝不用大剂量,一般中草药能医好的病绝不用贵重药,推崇扶正与法邪两兼之药。广泛收集各种疾病的绝形绝象,倒果返因,再以因论果,吸取教训。数次省内外中西医大型会诊,经过现代化仪器验证,李治民诊断无误,令医界同行折服。由于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他在儿科、妇科、内科均有建树,医治疑难病症大多成功。
       他能够准确及时诊断小儿时令病、疫病、脾胃病,并研制出“小儿金丹”。1958年四平流行小儿麻诊,他根据谢玉琼的“豆属阴经麻属阳,切莫当头骤用凉”原理,与张德魁合作,每日医治小儿患者百余人,基本痊愈。
       治疗内科温毒热病,他总结出“发毒而莫郁毒,消毒而莫凉毒”,凡得此指点者,皆获成功。对脑溢血及乙型脑炎等病诊治,也奏奇效。1962年北京中医学院袁教授患肾结核一侧肾已摘除,另一个肾亦渐衰,为此向李治民求方,袁按方服药后基本康复(1985年已是八十岁高龄)。尔后该方经唐山传回四平定名《肾劳汤》。
      治疗恶疮则用“美人计”,即用鸡肝之类营养药外敷,诱毒外出、移位,然后举除之。治崩漏则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处方不拘成规,改“胶艾四物汤”为“胶艾四君汤”。
      1948年,他曾被聘为四平中医界同行讲课三个月。第二人民医院举办中医学员班时,他再次被聘为讲师,讲授经典医著,编写《内经》讲义数十万言。尔后代表吉林省参加东北三省中医进修学校统编教材之审订工作,任《内经》大组副组长。因其工作出色,辽宁省欲调之,而吉林省爱而不允。返平后主编《万方集锦》。
      1960年调入四平医专(即四平卫校前身)。花甲之年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先后培养出数批医务工作者。他治学严谨,如研读《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匱要略》从不放过批注,不仅知文达意,还能补脱正误。撰写《新问诊歌》及《李治民脉学金口诀》,调寄“捣练子”共28部脉,32首词。他还发现药物配伍中的“生新作用”。并潜心于气血津液之生理、病理、发病、诊治的研究,仅治痰就发明15法。
       1969年10月,他因病休养。1977年8月正式退休。因其医道精湛远近闻名,即使休养期间和退休之后,慕名求医求教者每日不绝。李治民此时已两鬓飞霜病魔缠身。但仍诲人不倦,特别对军队医务人员来学中医者,他更极尽耐心,逐字逐句讲解药理、医理、往往谈至深夜,夫人王氏则在一侧倒茶侍候。来求诊者也多为久病不愈或疑症未确诊者,李治民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多为其诊治痊愈。有时他患感冒身依病诊脉处方,对患者分文不收。有人写诗赞之:“精兵四百任调遣,临床如同火线前。五脏六腑察细微,四诊八纲定罗盘。片页方笺千滴血,
一寸丹心百病痊。英城医坛回春手,甘为人民献晚年。”
      李治民爱书如命,藏书七百余部,两千余册。闲时常以诗词曲赋自娱,每读华章佳句则摘录之。他对历史典籍、灯谜、组字画兴趣尤浓。常与文友、医友谈古论今,切磋医文。他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老人,身受军阀混战、通货膨胀之苦,目睹新中国欣欣向荣之盛世,他常以新旧社会对比,教育年轻一代。
      1982年3月5日,李治民病逝于四平寓所,享年83岁。四平卫生学校的党政领导及全校师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悼念德高望重的李治民老先生。四平市政协刘玉娥副主席和他的学生、亲属、友好数百人参加了追悼会。他的一生,实现了不惑之年立下的“以医树德,名垂青史,功垂青史;为民献身,生也光荣,死也光荣”的夙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