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梨树县的历史,溯源百年医学传承。近代奉天省奉化县(今吉林省梨树县)注重医学,产生了较早的医学组织,即官办医疗单位卫生局,开始倡导医学,传播知识。
早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俄国人修筑旅顺支线铁路时进入奉化县,因购地事宜多次来县城与县公署交涉,并以境内不讲卫生致疾病流行为由,拟建俄国人医院代为诊病,遭到奉化知县鲜俊英的婉词拒绝。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秋,奉化县内发生较大瘟疫,知县鲜俊英为了控制疫情、预防更大面积爆发及医治
病人,在县城富盛涌成立卫生局(后称施医院),它的前身是奉化县署成立于警察局内的“医官”。县卫生局经费从验牲捐款支出,并以“舍药施方,救济病人”为宗旨,聚集众多的名医,宿儒于左右,修合制药,施医舍药,治病救人,曾名噪一时。
民国初年即1914
年3月,梨树县知事王士仁继续普及医学,在县城厢成立医学研究会,并分别在境内的小城子、郭家店、四平街等处成立分所。县医学研究会以“精研医术,讲求卫生,研究中西医药学,交换知识,振兴医学”为宗旨,积极谋求县内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成绩斐然,研究会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一个医学团体。
梨树县医学研究会成立后,首先制定了章程,并转请省公署核准备案。研究会设会长1名、副会长2名、会董4人、研究长1名、助理员10名,并视事之繁简随时聘请无定额研究员和评议员,这些人员均为名誉职务,不支给薪水。还雇用调查员2名、书记员1名。县医学研究会招考全境医生,按成绩入会。每年组织医士考试一次,考试合格的医生领取证书后才能成为正式会员,准许行医,年缴纳会费
2 元。考试不及格者补习,以 6 个月至 1
年为限,按学员的学业程度划定补习期限,考试仍不合格者令其改业。县医学研究会的经费以入会费和补习中发放的资料、纸张金为主要来源。首任县医学研究会长宝之堂,后由李子佩、王长丰、李春培等人继任研究会长。
1914年,梨树县卫生局更名为县施医院,设院长1名、诊视生1名、雇用更夫1名,经费仍从验牲捐款支出,
于1919年施医院经费列入地方预算内,年支领1540元。平时每月施诊兼舍普通丸、散药剂的约100人,春秋两季则施种牛痘。首任院长苏某。1915年王长丰任院长时,将院址迁至县地方储蓄会西门房。期间,由于经营不善,经县士绅会议表决,取消了县施医院。不久,刘振铎联络多名士绅以公益的名义请示省议会,恢复了梨树县施医院。
1915 年 6
月,梨树县医学研究会召开汉医补习班,祖传三代行医的六区郭镇山获得县知事王士仁、县医学研究会长李春培盖章的证书。之后,县医学研究会每年进行汉医讲习,传授中医理论知识,为考试合格者颁发证书。梨树、四平街、郭家店、榆树台等处开业的
24 个汉医店中,有 12 名医生是县医学研究会毕业的。
1918
年,
在奉天省梨树县城东街,崔介山成立保生堂。第二年,刘宣文在县城南大街,又成立爱德医院。之后几年,相继成立了大同医院、永生医院、重山医院、大生医院、佐卿医院、晓山医院、中华医院、茂先医院等西医院。
1920年5月,梨树县医学研究会制定了二十条简章,规定了研究会团体的宗旨、名称、人员、选举、职责、入会、活动等内容。此简章在县公署核准施行在案,刊印于中华民国十一年十一月即1922年11月,会长李春培,副会长王中孚、申济民。
1923
年秋,梨树境内西医影响日显,县爱德医院医师刘宣文组建梨树县西医研究会,后曾为县西医医师公会。县西医研究会定期例会,召集县内著名医师孙雅言、张九龄、石成英、段文斌、汲学忠、王佐卿、钟晓山、赵俊一、牛茂先等人,研究西医学术。会长刘振铎,会员28人。
1925
年,梨树县医学研究会聘用医生刘俊为教员。县医学研究会组织境内医生考试,中医张耀中经过考试获行医证书,先后在县施医院、天德堂药铺等行医。
1926年,梨树县施医院迁至买卖街中段(今北十字街药材商店处),铺面两间,医生2人。年就诊人数16010人,其中男8560人,女7450人。
1928年,梨树县施医院院长王长丰支领经费却不在医院,自营它业,仅雇用一王姓每日管门,使得病患无法求诊。1929年,县财政监察委员会审核地方公款,以设施医院徒耗公款、无益地方为由,报请县政府予以撤销。9月,院长王长丰呈准辞职,官方县施医院改组为梨树县助产学校。
1930年,梨树县有私立医院9家,其中县城有爱德、大同2家;四平街市有本竹、中华、佐卿、永生、四洮5家;郭家店有斗南、重山2家。爱德医院成立于1919年,位于县城南大街路西,房屋10间。大同医院成立于1923年,位于县城中街南,租用民房12间。
1933年4月,梨树县医疗营业单位发展到75所,其中西医21所、中医54所。中医医士50名、西医医士22名,从业人员237名,其中医师209名。全县年就医2.3万人。
1936年12月,梨树县西医医师公会为了保障医疗权益,促进医业,不定期的印刷医学汇刊,向县内行医者进行推介。全县开始重视医师道德,官方在规范医师道德方面,做了一些努力。梨树县西医医师公会位于南大街路东,会长刘宣文针对境内医师职业操守弱化的实际,编写了《医师宝鉴》,它是目前发现梨树县最早的医学汇刊。全册共11页文字,内文标点均为顿号。内容分为医学家之责任、医师之箴规两部分,25项细则。它相当于现在的医院卫生行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其内容朴实,对于医生与患者、医者之间、医生与社会等伦理关系作了详细的规定与论述,规范当时社会上的西医权威的医德思想。这既是医德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境内医疗文明的开端。成书于康德三年(1936年),印刷者是梨树县大成印刷局,电话为一七八号,由梨树县西医医师公会发行。
1937年12月,梨树县境内医师209名,其中中医师183 名、西医师26 名,有产婆38
名。官立医院1所,私立医院23所,医士人员25名,就医人数6342名。药店51个,其中中医店35个、西医店16个。梨树县西医医学会长刘宣文出版《产科纲要》一书,全书140多页,33章,并附有大量图表。该书由奉天法政专门学校毕业雅轩李冠东作序。编纂者刘宣文,笔述者陈雅轩,印刷者梨树大成印刷局,梨树县西医医学会发行者。梨树县西医医学会长刘宣文,对梨树县医疗卫生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920年梨树县医学研究会简章

梨树县医学研究会官方药方

康德四年梨树县汉医认许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