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县地方国营工业,从1952年的10家,发展到1957年的14家。固定资产从1952年的27.6万元,增加到1957年的79.2万元。总产值从1952年的250万元,增加到1957年的369.4万元。产品品种从1952年的23种增加到1957年的32种。
各种产品的产量均有大幅度增长。矿石化工厂生产的米石,从1952年的1157吨,增加到1957年的10745吨。碳酸钙(米粉)由1952年的224吨,增加到1957年的7681吨。粮油加工厂生产的豆油,从1952年的602吨,增加到1957年的1134吨。豆饼从1952年的3989吨,增加到1957年的7329吨。淀粉厂生产的淀粉有一部分销售国外,从1953年的402660吨,增加到1957年的2613000吨。
在重点发展国营工业的同时,合作社营、公私合营、手工业企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合作社营工业企业总产值从1952年的31.6万元,增长到1956年的42.6万元。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总产值从1956年的68.3万元,增长到1957年的80万元。手工业总产值从1953年的36.9万元,增长到1957年的220.1万元。
全县工业企业职工从1952年的503人,增加到1957年的1787人。职工工资总额从1952年的22万元,增加到1957年的107万元。全部工业总产值1952年为500.8万元,到1956年增长到912.4万元,年均增长82.3万元。
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得到迅速发展。1952年实现通车路线14条,总里程288公里。县运输总站增设到5个分站,一个代办站和一个驻四平代办所。到1955年通车线路增至20条,总里程1600公里.私营畜力运输车300辆,货运总量227842吨,货物周转量2847898吨公里。1956年至1957年,改修四(平)—
双(山)公路莫杂铺至茅山段,桥涵10座工程,新建干线公路2条,里程112公里;修整干线公路2条,里程78公里;修整乡、社道路支线26条,里程共321公里;新建和补修桥涵89座。1957年末,通车线路达到20条,总里程1600公里。畜力运输车辆经过动员组建合营运输社、组,有312辆从业。四榆干线有客货汽车往返。货运总量290040吨,货物周转量3535489吨公里。
邮电事业迅速发展。1952年电话线路总长245.24杆公里,到1957年增长到547.35杆公里。电话用户从1952年的214台,其中城镇89台,农村125台,增长到1957年的城镇161台,农村253台,总台数414台,增长43%。交换台1952年257门,到1957年发展到600门。1957年全县已有邮电支局、所13处。邮电业务从原有电报、长途电话、汇兑业务等8种,增加到电汇、电话会议、快递、代兑代汇、机要通讯等十余种。
发挥国合商业主导地位。1955年国营商业增设花纱、食品、药材、饮食四个公司。1957年9月,合理调整商业网络,撤销花纱公司,商品归国营百货公司统一经营;撤销在四平市设的木材和煤碳两个经营处,设立煤建公司;把商业食品、专卖、饮养合并成服务业公司,统一经营烟酒、副食并负责管理。1957年社会商品零售额989.4万元,商品批发总值达1097.5万元,商品储存总值达853.9万元。1957年全县有供销社和分销店共119处。1957年供销合作商业社会商品零售额1356.6万元,商品批发总值595.9万元。1957年全商业社会商品购进总值2514.6万元、社会商品销售总值3905.2万元、社会商品批发总值1693.4万元、社会商品零售额从2587万元。商业从业人员从1952年的2224人,增加到1957年的3395人。其中国营商业企业从业人员1660人、供销合作商业企业1735人。
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五年中财政总收入达1492.88万元,年均298.58万元,其中地方各项税收612.82万元,是总收入的41%;企业及事业收入170.75万元,占总收入11.5%;国家决算补助拨款589.89万元,占总收入39.5%。五年税收总额达815.32万元,年均税收额170.26万元。共征收国营、合作社营、私营等工商业税389.60万元;征收货物税217.43万元;征收工商所得税97.09万元,三项税收占总额的82.7%。1957年税收额181.81万元。
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1957年发展到57个,入社户占农户91.5%,股金达到21.25万元。1957年增设城镇营业部和储蓄所。农村信用社、城镇储蓄所遍布全县。1957年放款余额达1671.85万元,其中农业贷款571.75万元、国营企业贷款547.9万元、合作社营企业贷款542.85万元。年末存款余额达276.4万元,其中国营企业36.17万元、合作社营企业17.22万元、财政性存款110.7万元。金融业发展保证了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