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梨树县第二初级中学的历史沿革

(2020-05-22 15:13:35)
标签:

梨树县

文化

教育

梨树县第二初级中学

分类: 梨树县文化
     梨树县最早的学校——梨城书院,始建于光绪十六年(1890 年)。位于县城文庙东院。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伴随科举制废除,梨城书院改为初、高两等小学堂。
      梨树县初级中学成立于民国时期。1923年2月,县立第一初级中学在县城南门里的梨城书院成立,校长李子玉。学校仅招收男生,学制三年,每年招收1个班。7年间,毕业学生200 名。
    1925 年,县立第一初级中学、师范讲习科及第一高等小学三校合署办公,成为县内规模最大的学校,校长为姜勋忱,教务主任为赵芳亭,训育主任为徐丕琏。师范讲习科设2个班,招收81名学生。
    1930年,在第一初级中学院内增设第二初级中学,校长王守忠。第二初级中学仅招收女学生,学制三年,开设两个班,每期招收学生50名。第二初级中学于1937年迁至四平街。
    1934年4月,在第一初级中学院内成立奉天省第八师范学校,教学班二个,学生97人。第二年第八师范迁设四平街,改称奉天省立四平街师范学校。1938年改称省立四平师道学校,1941年改称国立四平师道学校。1950年1月,建成辽西省四平师范学校。即现校名一一四平市幼儿师范学校。
    1938年,第一初级中学更名为梨树国民高等学校,简称国高。校长为张云赞,校长室设在文庙的明伦堂,正门两侧刻有汉代董仲舒名句“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楹联。学校教员 30 名。学制改为四年制,招收国民优级学校毕业生。1940 年,每周增设 2 节军训课,每年有 3 个月安排学生参加劳动和劳役。1945 年初,校长王大泽,副校长为日本人西国义。学校有 22名教员,8 个教学班,388 名学生。课程除设置国文、数学等基础课,还设日语、国民道德课,并设农业、土壤、育种 3 门专业课。
    1945年10月,共产党接收梨树,县民主政府建立梨树中学,聘邵梦周为校长,设6个班,在校学生300名,留用原大部分教师。数理化课程沿用旧教材,文史课程教材由老师自行选用或临时编写。
    1946年5月,国民党占据梨树后,设男中、女中各一所,校址在现梨树二中位置。男中校长为王士俊,女中校长为邵梦周。同年秋,男中、女中合并,校长白广田,教职工20 名。设初中、高中,学制各为三年。开设4个班,学生160 名。
    1947年夏,因战争停课。1948年9月,恢复梨树中学。设6个初中班,并附设师范班,教职员工13名,学生204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改称辽西省立梨树中学。校长任遇春,学校有14个班,教师28名,学生661 名,并设有农民干部训练甲、乙两班。1951年设榆树台分校,8个班。1952年设高中部2个班,学生88名。
    1958 年11月,梨树中学高中部独立,称梨树一中,第二年迁出。梨树中学更名为梨树二中,至今。
                  
梨树县第二初级中学的历史沿革             1925 年,县立第一初级中学、师范讲习科及第一高等小学三校合一时期的校徽

梨树县第二初级中学的历史沿革                                                 1949年辽西省立梨树中学校徽
梨树县第二初级中学的历史沿革
梨树县第二初级中学的历史沿革                                                      辽西省立梨树中学校徽
梨树县第二初级中学的历史沿革
                                                  现在的梨树县第二初级中学校徽
梨树县第二初级中学的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奉天省立梨树县初级中学校刘占元班级师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