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魏晓光w
魏晓光w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8,102
  • 关注人气:3,3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梨树县1957年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2020-03-14 14:33:38)
标签:

梨树

农业农村

社会主义改造

分类: 梨树县历史
    1953年年至1957年,县委在领导全县各族人民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同时,全面地开展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梨树县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是农业合作化的最初过渡形式,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第三阶段是发展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社实行生产资料农民集体所有,具有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

    一、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
    梨树县的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始于解放战争期间。1947年冬,梨树北部地区获得解放,七区孤家子、八区刘家馆、五区小城子率先进行土地改革。1948年2月,在对敌斗争激烈、形势复杂的情况下,八区勿兰屯郭淑珍动员妇女走出家门,3个妇女组成全县第一个互助组,被区、县人民政府评为劳动模范。
    1949年1月,梨树一区陈大烟筒村的李玉林互助组、三区大榆树村的闫合成互助组、大孤家子村的刘凤山互助组、五区杨船口村的李永铭互助组、六区新开城村的解昌互助组、九区柳树营村的张景生互助组相继成立,为第一批互助组。形式为临时性的互助组、季节性互助组、常年互助组
    1950年1月,梨树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和第二届劳动模范大会,充分肯定了互助合。全县有37816户农民参加互助组,组织起来的农户占总户数的52%,互助组达到12112个。
    1951年,有46026户农民参加互助组织,互助组织达到13520个,占农业总户数76407户的60.2%。其中常年互助组从上一年的8656个,回缩到2130个,9385户;季节性互助组上升到11390个,36641户。
    1952年,有50103户农民参加互助合作,互助合作组织15372个,占总农户73029户的68.6%。其中常年互助组3437个,14571户;季节性互助组11935个,35532户。
    1953年,有57414户农民参加互助合作组织,互助合作组织16630个,占农业总户数74484的77.6%,其中常年互助组3407个16804户、季节性互助组13223个41610户。
    1954年,互助组达到17787个,参加互助组农民60357户,占除去已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1375户后总农户74999户的82%。其中,常年互助组4199个,21284户;季节性互助组13588个,39073户。
    1955年,互助组减至11238个,农户41308户。其中,常年互助组1205个,农户9040户;季节性互助组10033个,农户32268户。

    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创办和发展
    梨树县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是由六区新开城村解昌常年互助组转化而来的。入社农民20户,其中贫农5户、雇农5户、中农9户,劳动力36个,土地712.5亩,耕畜33头,大车5台。生产统一经营,土地入社,作股分红。作股标准以入社前三年平均产量每500公斤为一股,全社共做土地股85个。分红比例为农业纯收入的29%。入社股份基金按劳动力交纳,每个劳动力交股金150元,半劳力减半。生产基金按入社土地交纳,每亩交种子2.5公斤、谷草200公斤、豆饼10公斤、高粱10公斤。粪肥按入社白茬地交纳,亩交土肥33堆,多交秋后付酬,每多交一亩地土肥,秋后付粮一斗。劳动力统一调配,参加集体劳动。劳动报酬评工记分,男女同工同酬,秋收后按所得工分分配。
    1952年,梨树县人民政府坚持积极审慎地有计划发展。继解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后,五区杨船口村的李永铭创办了6户农民43口人参加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全社有男女劳动力12名,车辆2台,耕畜10匹(头)。劳动力、土地入股分红,大型农具作价归公;三区大榆树村的刘振湖创办了11户农民12名男女劳动力,1台车,9匹(头)耕畜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九区柳树营村的张景生创办了13户农民69口人,25名男女劳动力,2台大车,7匹(头)耕畜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五区大房身的姜喜廷创办了8户农民参加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些合作社,都是县内首批发展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年内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5个,参加农户58户,占农业总户数74130户的0.03%。
    1953年2月,全县办起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34个,入社农户415户,占农业总户数74484户的0.56%。
    1954年,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试建工作结束,进入大发展阶段。3月8日,辽西省委农村工作部向全省转发了《梨树县第一区霍家店村整顿提高互助组的经验》。7月,省区划调整,梨树县划归吉林省,被迫改变了年初制定的计划,办起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30个,参加农户1375户,占农业总户数76374户的1.8%。
    1955年2月,梨树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受“左”的思想干扰,群众受形势逼迫,思想浮动大,有近千个互助组提出申请,上万名农民报名入社。新建起初级社742个,入社农民11900户,占农业总户数的15.7%。全县建成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774个,入社农民12170户,占农业农户数76828户的15.8%;加之互助组11238个,41308户,共有70%农户加入互助合作组织。

    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创办和发展
    1954年8月,以张广发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为首,把4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到一起,并把没入互助组的单干户,直接扩入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中来,组成一个由205户参加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命名为“金星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5年6月,县委组建办社整党工作队。9月,县委制定1955-1958年春农业合作化规划,年发展速度控制在25%左右。11月27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通过了《梨树县农业合作化规划》,规划要求到1957年春全面实现农业合作化。
    1956年1月,根据合作社体制需要,遵照省委《关于划乡工作的通知》,实行行政区划改革,撤村建小乡。区下辖4个乡级镇、90个乡。
    1956年1月,县委、县政府联合发出《关于建立农林合作社指示》,3月上旬统计,原774个初级社,除139个仍保留初级社形式外,其余635个合并成248个高级社,并吸收未入社的大批农民,使加入高级社的户数一跃达到74315户,占农业总户数82602户的90%。县委派出235名干部分成若干工作小组,深入农村开展整社工作,5月末,整顿农业生产合作社265个。5月,县委隶属关系发生改变,隶属怀德地委。12月下派104名区、科级干部充实基层,加强领导力量。
    1957年,经过调整,全县共建起高级社340个,社均238.3户,入社农户77308户,占农业总户数81043户的95.3%。农村实现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化,生产资料由集体所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经过4年时间,在全县范围内实现了伟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结束了几千年来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历史,全面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                        
梨树县1957年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1948年郭淑珍创办的互助组
梨树县1957年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农民参加互助生产
梨树县1957年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1949年梨树县第一区海清窝堡互助合作股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