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魏晓光w
魏晓光w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8,102
  • 关注人气:3,3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消失的哈拉巴山

(2019-03-04 13:19:25)
标签:

哈拉巴山

双辽市

消失

分类: 域外杂谈
      哈拉巴山位于吉林省双辽市境内,它南临东辽河,北依科尔沁草原。哈拉巴山孤峰奇秀,挺拔峻美,气势恢宏,威武雄壮,像一只天外飞来的猛虎,屹立在科尔沁草原东垂。据《资治通鉴》记载:“乾封二年(公元667年)高侃进至金山与高句丽战,薛仁贵拔南苏、木底、苍岩三城。”这里的金山,即今双辽市境内的大哈拉巴山。《清史稿·地理志》 辽源州记载: “东北有东西蛤拉巴山。内兴安岭山脉自乌珠穆沁旗东出,伏行蒙古平原中,至是特起二山。由是山脉行于东辽河外,至源为库哷讷窝集,即长白山脉也。”
     关于哈拉巴山的传说,这里原来是一个很大的湖,湖底下有一个聚宝盆,你只要往湖底下扔什么,它就长什么。有人竟然希望能够把聚宝盆掌握到自己手中,因此向湖里扔了一个盆子,希望它成为一个聚宝盆。可是,由于盆子太轻,不肯下落,只好仍了两块石头以加重它的分量,可没有想到的是,那石头居然长了起来,直至长成现在的大哈拉巴山和小哈拉巴山。今双辽市的双山镇,因大、小哈拉巴山而故名。
    上世纪五十年代,哈拉巴山还是原生态的样子。这座海拔250余米的火山地貌,像一个圆锥体,尖削得孤立在那里。它俊秀巍峨,雄伟壮观。山呈南北走向,山头那种玄武岩柱状结理直插云天,恰似云南石林的一角。由于这一带西南风历久肆虐,西侧山体的岩石大多裸露,只有一些低矮的權木丛点缀其间。而山的东面则集聚了大量的有机泥沙,森林茂密杂草旺盛。其中以山榆,杏树和大量的柞林为主,覆盖了整个东北坡。
    火山地貌的突出特点是有山必有湖。地壳变迁的规律凸起和下凹是相辅相成的。山下的小湖约有三百公顷的面积,当我见到的时侯四周已被绿苇环抱,湖心处也有大片大片的芦苇荡漾其中。每当初夏成百上千只野鸟云集于此,产卵,孵化,繁衍着下一代。此时你撑上铁皮船,可以一览无余地欣赏那颜色各异的鸟蛋,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湖中有自然野生的,也有人工放养的鱼虾,勤劳者都会把它们搬上餐桌。
    然而好景不长,大约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哈拉巴山就有了少量的开采。当时主要是解决构筑堤坝的块石和修建桥涵的碎石,用量极其有限,还不足以有损山的全貌。后来那些既得利益者把哈拉巴山当成一块肥肉蜂拥而上。树木被连根拔掉,植被全部被毁。哈拉巴山上炮声隆隆,久居在这里的山狐,野兔和成千上万只的蛇悄无生迹。二十几个采石点像小孩子扒沙堆一样,近似疯狂地剥离着山体。山上山下车水马龙,一车车石料被运往各种基地。这种化整为零的恶举一直持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后来又建了玄武岩板材加工厂,黑色的大理石又流落到异国它乡,成为了别人的嫁妆。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地上部分所剩无几,留下的只是被人翻倒过的山皮土。至此哈拉巴山在这个地球上已悄然被抹去。
     如今的哈拉巴山确已难称其为“山”了!曾经,哈拉巴山几乎倾其所有——一块块巨石、一车车碎料,构成了城市的钢筋铁骨,而它自己却沟壑纵横、满目疮痍。山下的湖水也已干涸,山水相依,没有了山,水也没有了源头。成片的芦苇不知去向,逃生的鱼虾走向了远方。残忍而贪婪的人们把它翻起种上了五谷杂粮。千百年来形成的山水合鸣的生态景观被彻底地颠覆。
      无石可采的人们,开始对山有些怀念了。在山的东北角,辽河管理局为人们休闲旅游修建了一处“灵隐寺”,感恩于大山的付出,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后续利用做着不懈的努力。


          消失的哈拉巴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