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松辽平原腹地的四平市,早在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
四平境内的梨树县小城子镇西北“长山遗址”,其范围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300米,8万平方米。从中发现房址23座,灰坑380个,墓葬19座,出土器物1000余件。通过出土石器及陶器残片可知,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早期,打制、压剥而成细石器是他们使用的主要工具,细小石器划破了数千年的混沌迷茫,“利器”,飞禽走兽、河豚虾蟹成为遗址早期先民的主要食物来源,切割下来的兽皮和休整后的木料成其生活保障。遗址内动物遗存观察与分析,遗址先民早期以狩猎采集经济为主,动物资源多元,其以鹿科居多,犬科如狐狸、狗等,还有熊、野猪、鸟类等。
长山遗址房屋为土坑半地穴式,除日常居住功能外,还兼具储藏功能,部分房址内还从事手工生产等活动。土坑半地穴,即《诗经》所载“陶复陶穴”,居室大半位于地平线以下,地表尚有与下穴连接的建筑部分。根据房址面积及附属遗迹叠压打破关系推测,该房址应为几代人长期居住并使用,房屋主人有较高的身份地位。生则同穴,死则同葬,同一部族居民被掩埋在共同的墓区,墓葬均为土坑竖穴墓,死者的埋葬方式为仰身直肢或侧身屈肢,同墓地的墓穴的方向和死者的头像基本一致,死后的灵魂可以借此找寻回家的路。专家认定,长山遗址距今约5000年前,是四平市范围内最早居民生活的见证。
辽代时期,四平境内就设有州县。东京道通州和通远县,设置在四平市铁东区城东乡一面城村,今尚有遗址。元代境内成为牧场。
清初,属科尔沁左翼中旗(达尔罕王旗)礼萨克领地。乾隆年间,民人越边潜入蒙旗,私垦蒙荒,旗札萨克违禁容留,收租自养。1814年(嘉庆十九年),设伊通河分防巡检。1821年(道光元年)6月,设梨树城分防照磨。1867年(同治六年),设怀德分防经历。1877年(光绪三年)12月,设怀德县、奉化县,管理民人事务,实行蒙汉分治,隶于盛京将军。1880年(光绪六年)7月,设郑家屯分防主簿,隶属康平县。1882年(光绪八年)3月,撤销伊通河分防巡检,设伊通州。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前后,奉化县境内有了海丰、蔺家河口、四门苗家、张家窝棚、一面城、四平街等民人村屯。俄国修筑东清铁路南满支线时,以长春站为起点站向南算起,每隔60里修一座火车站,有长春、范家电、公主岭、郭家店、四平街。这些火车站按序号排列和称谓,称四平街为五站。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东清铁路南满支线联运通车,五站四平成为当时昌图府和科尔沁左翼三旗,粮食、性畜等产品的集散中心。1902年7月,撤销郑家屯分防主簿,设立辽源州。1909年(宣统元年),伊通州改为伊通直隶州。
民国时期,平梅路、平齐路、四郑路修筑并通车,与中东路南满支线的四平街站接轨,于是四平街成了交通枢组,突出了它的战略地位。1913年3月,伊通直隶州改称伊通县、辽源州改称辽源县。1914年1月,奉化县改称梨树县,同年辽源县境内划出部分,成立双山县。1932年成立四平街市政公所。1933年伪洲国政府认为,该地“商业人口末臻繁盛,不易设市政公所”,勒令撤消,其地仍归梨树县管辖。1937年(伪满德四年)12月1日,四平从梨树县划出,建四平街市,隶于奉天省。1940年,辽源县、双山县合并,改称双辽县。1941年7月成立四平省,省公署驻四平街市,辖公主岭、通阳等市县。1947年6月略去“街”字直称四平市。四平市是铁路交通枢组,战略要地,国共双方激烈争夺的地方,发生过四平保卫战。

奉化县山脉河流 
奉化县地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