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俄兵进入奉化县,组织人力在孟家岭开采煤矿。俄军撤离后,煤矿停产。1916年,民间商人赵玉双投资重新开矿,日产煤不足10吨。1938年,日本商人园田强占煤矿,并更名为“大满炭矿”,扩大经营,增建3个矿井,日产煤30吨,年产超万吨。1940年,园田将炭矿转卖给日本人永吉经营,更名为“东光炭矿”,抓劳工400多名。劳工作业全靠镐刨人背,条件恶劣。矿工吃橡子面,披麻袋片。许多劳工惨死在把头的铁锤、棍棒下。1945年6月,日本投降后停产。
1957年,梨树县人民委员会筹建孟家岭煤矿,1958年正式投入生产,职工100名,年产原煤1万吨。1960年,为了解决煤炭紧缺的问题,在未经钻探、储量不明的情况下,由省、县投资100万元,盲目扩大生产。修筑孟家岭连接大顶山铜矿小铁路专用线,职工增至
1200名,生产原煤8万吨,销往四平地区。由于资源不足,1962年,缩小生产规模,职工减至400人,小铁路也因煤炭减产而拆除。
1966年4月停产关闭,一部分职工分配到县白云灰厂,其余调往白城地区万宝煤矿。10月,煤矿作为白云灰厂一个采煤车间继续生产,梁文波为负责人,他从白云灰厂带去30多名工人,又招用当地农民合同工
30 名,重返孟家岭旧矿井,靠手工作业开采边缘煤,月产煤400吨。
1967年7月,开始槽探寻找新煤层。1973年找到新的矿点,探明储量20余万吨。1975年建井投产,年产煤2万吨。1977年产煤3.1万吨,获利20.7万元。1978年产煤4万吨,实现利润45万元。1985年产煤
2.2万吨,比1978年减少 1.77 万吨,实现利润2.1万元。
八十年代末,煤矿三个井口被承包私营。由于产量低,消耗大,加之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于2006年关闭。
关闭的坑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