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盘点梨树历史,浅评《梨树古今纪事》出版

(2018-04-03 11:50:58)
标签:

浅评

《梨树古今纪事》

盘点

梨树历史

助力文化

分类: 梨树县文化
盘点梨树历史  助力文化梨树
             ——浅评《梨树古今纪事》出版
                               梨树县交通运输局 邵玉良
    翻开浩如烟海的历史画卷,说到梨树可能只是中华五千年浩瀚历史长河中一支涓涓细流,看上去似乎微不足道,然而,正是这些汨汨流淌的细小支脉,汇聚成了华夏波澜壮阔的浩淼江河,让大中华的历史画卷变得五彩斑斓。
    是谁创造了历史,又是谁在历史中薪火相传。继《梨树古今人物》之后,魏晓光先生又推出了一部佐证梨树三千多年文化历史传承的宏篇巨制——《梨树古今纪事》,看过之后,颇有感慨。
    她清晰的历史脉络使人对梨树悠久的历史传承一目了然。从新石器时代的长山遗址,到青铜器时代的风水山,再到战国时期燕国北部边城二龙湖古城;从分房照磨,到设县开发,再到共和国成立后七十年的光辉历程。历史跨越数千年的风云变幻一步步走来,步履清晰,传承有序,把一串梨树三千多年行走的足迹呈现在读者面前,堪称岁月之音符,梨树之缩影。
    她翔实的历史资料令人对古往今来“梨树那些事儿”回味无穷。偏脸城的千年兴替,见证过靖康之耻和两位亡国之君屈辱的泪水;叶赫古城的遗迹,记录着一个部族的盛衰;梨城书院的余荫,滋养着梨树百余年的文脉;治县旧事记载着先人创业的艰辛;国难岁月,彰显出梨树人不屈不挠的意志;解放之路,映衬出中国共产党的光辉;七十年的奋斗成果,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如今的梨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掀开了历史暂新的篇章,这些弥足珍贵的史料,作为梨树深厚的文化积淀,让人清晰地洞见梨树厚重的文化基因的缘起,将永远成为梨树科学发展,推动文化强县的重要资源。
    她斑驳的历史印记让人深深的体会到和平的可贵和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书中记载的一个个历史画面,足可给人以深刻的启迪。透过九百奚营的变迁,我们看到的是民族之间的杀伐征战,金戈铁马带给人民的无尽的苦难。透过叶赫部由弱到强,由盛到衰的演绎,我们可以体会部族争斗的残酷。沙俄的蹂躏让国人受尽屈辱,日寇铁蹄的践踏使大好河山沦丧。张家局子惨案使无辜百姓白白惨死,伪满州国那段耻辱的历史,看过之后不禁令人唏嘘。一桩桩血色的印记,警醒世人,只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各民族融合发展,让国人扬眉吐气。
    纵观《梨树古今纪事》,用一个个剪影串连成梨树的一部历史,其中既有梨树的骄傲,亦有梨树的叹息。她以客观真实的历史资料为依托,再现了梨树漫长的文明发展过程。集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于一身,没有刻意的雕琢,没有无端的修饰,以平和的视角审视历史,以探秘的姿态还原真实,以讲述者的口吻,告诉你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同时,编著者对梨树久远的文化基因的自豪感从每一个字缝里自然的流露出来,热爱梨树热爱家乡的情怀不言自明,自觉弘扬梨树优秀历史文化的责任感得到充分彰显。
    读罢此书,犹如走过梨树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每一个时代都在头脑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使历史鲜活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使一个内涵丰富、底蕴厚重的梨树展现在人们面前,对于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推动文化梨树建设具有压仓石的作用。
    这正是:故纸堆中寻往事,兰台架上续新篇。
                              盘点梨树历史,浅评《梨树古今纪事》出版

盘点梨树历史,浅评《梨树古今纪事》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