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制设县
1、建县时间。光绪三年(1877年)正月,境内开发面积不断扩大,人口增多,加之人命案、盗抢案件频发,盛京将军崇厚就以梨树城分防照磨“职小权轻,势难整顿”为由,奏请朝廷设立奉化厅通判,昌图府所属。吏部于光绪三年三月二日,即阳历时间是4月15日,议覆,以“府属通判”不符体制,“退回再议”,就是说奉化设厅不符合体制,重新报设县。同年十月二十七日,即阳历12月1日,再奏请改设奉化县。
2、县名来历。原照磨署驻地在奉化社。建县时,取社名为县名。奉化社名,是在设照磨时,因处此边北,盗寇出没,统治者为了教化当地顽民,宣传遵奉王化,故取名奉化。
3、县的建制。奉化县的行政区划比较大,有9个社,管辖472个自然屯。建县时,全县是1万6千多户,人口是16万多。1882年伊通设州,县境南部石岭、叶赫、哈福、四台划归伊通州。1940年又划回来了;1902年设立辽源州(今双辽),境内北部又划出部分给辽源州。
4、县署名称。1877年12月设立时称奉化县署。1912年4月,奉化县署改称奉化县知事公署。1914年3月,奉化县更名为梨树县。1929年4月,奉化县知事公署改称梨树县政府。1932年4月,伪梨树县公署成立。1945年10月,中共梨树县委、县民主政府成立。
5、办公地址及建筑。县署成立后,办公地点在原照磨署旧址,位于奉化大街中段(农机局道南)。第二年四月,在原址重建县署,砖瓦房89间半,院落周长560米。建筑形状呈长方形,有大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捕兵房、牢房等。还修建典史署、文庙、文昌宫和学署。
6、县署的官员。奉化县成立时设知县、训导官和典史官。知县为最高长官,至1912年先后24任知县,均为关内人。首任知县钱开震。训导官为古代文官,辅佐地方知府,主要负责教育事务。相当于现在的县委副书记。建县至1910年22年间先后有8任训导官。典史官主要掌管缉捕、监狱的。相当于现在的副县长。建县至1913年3月被裁撤,25年间5任典史官。
二、开发建设
1、创办梨城书院。1890年(光绪十六年)创建,境内最早的官方教育场所,省内十大书院之一。办学15年,培养了有一大批秀才,通过县学考试取得秀才(生员)资格;有十几人考中举人。梨城书院是清末科举制的产物,它是官府、富户求学的场所。
2、成立管理机构。1899年成立邮局、牛马捐局;1902年设警察总局。1906年成立县商会、税捐总局。1907年成立劝学所、教育会。1913年成立县立图书馆。1915年成立电话总局。1923年创建苗圃、西医学会。1924年成立县电报局等等。
3、知县建碑。光绪八年(1882年)五月,由光绪皇帝发诏准建的“旌表贞烈刘门范氏碑”落成。奉化知县钱开震所立,地点位于今梨树县泉眼岭乡东洼子村第三小组。25岁的刘门范氏丈夫病死,公公劝儿媳改嫁不从,便在丈夫百日祭祀那天服药自杀。名望的乡绅联名上书,逐级上报,光绪皇帝准批建碑。
4、修建铁路。1903年,由俄国修建的中东铁路通车,境内铁路长53公里。1906年,铁路被日本占领,改为满铁附属地,四平街实行一地两治。
5、四平街建新市场。1920年,梨树县知事尹寿松呈文获准开辟四平街新市场。3年建店铺和民房4318间、商号214家,商户超过日本满铁“附属地”商户数量的百分之百。商界立“尹公德政碑”。
6、道路与汽车。1921年9月,梨树县知事尹寿松呈请洮昌道尹马龙潭、奉天省长张作霖批准,10月开始勘查线路。以每亩地奉洋18元,征用民地437亩。1922年4月,道路开工建设。1923年9月,梨树县城至四平街新道路完工通车。1922年9月,县知事公署购置美国福特牌六人坐汽车,为四梨间汽车客运之始。第一位驾驶员张忠仁。1923年5月,日本商人成立了汽车公司。1924年8月,县城富商王清海等人成立四梨长途汽车公司。
7、兴建学校。1903年,成立师范传习所。1907年,成立劝学所。1920年8月,成立县立女子师范讲习科。1923年2月,成立县立男师范讲习科。1906年,成立奉化县初高等小学堂。1923年2月,成立县立第一初级中学。1927年3月,成立私立初级中学。
8、电话、电灯。1915年夏,县知事公署成立电话总局,县公署、商户租用电话机50部。1923年,梨树县与外界始有长途电话。1917年,日本人经营的四平街电灯株式会社成立,点亮了满铁附属地第一盏电灯。1923年3月,县知事公署成立电气股份公司,1924年12月建成发电,道东600多户2673盏灯照明。1926年12月,四平至梨树县城架设线路,1万多米。梨树县城200多户用上电灯,为县城使用电灯之始。
9、最早的官办医院。1902年成立卫生局,1914年更名为施shī医院。1929年,被撤销。
10、井字街与城墙城门。买卖街,西起公路段,东至铁塔厂,全长2.3公里。奉化大街西起农电局,东至物资局小市场,全长2.3公里。梨树大路南起广播局,北至环卫处北墙,全长1.4公里。韩州大路,原名朝阳大路,南起老烟草局,北至大修厂。照磨时期城墙比较简易,城门也是便门。1900年,奉化县署组织人力大规模修建城墙、城门。城墙为土筑,高5米。城门青砖砌成,宽7米,墙高5.5米。东门称启文门,铁塔厂正门北侧;西门称振武门,位于农电局南侧;南门称拱化门,位于广电局南侧;北门称致和门,位于环卫处东北。
加载中,请稍候......